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论文的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电厂概况 | 第16-22页 |
2.1 电厂规模 | 第16页 |
2.2 机组主要设备参数 | 第16-17页 |
2.3 燃料状况 | 第17-19页 |
2.3.1 煤质分析资料 | 第17-18页 |
2.3.2 燃煤量 | 第18-19页 |
2.4 电厂水源 | 第19-20页 |
2.5 交通运输 | 第20页 |
2.6 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 第20-21页 |
2.7 除灰渣系统及灰场 | 第21页 |
2.8 电厂总体布置 | 第21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及处理方法 | 第22-32页 |
3.1 低 NOx 燃烧技术 | 第22-25页 |
3.1.1 燃烧优化 | 第23页 |
3.1.2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 | 第23页 |
3.1.3 燃料分级燃烧技术 | 第23页 |
3.1.4 烟气再循环技术 | 第23-24页 |
3.1.5 低 NOx 燃烧器 | 第24-25页 |
3.2 烟气脱硝技术 | 第25-31页 |
3.2.1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 | 第25-28页 |
3.2.2 选择性非催化脱硝法(SNCR) | 第28-30页 |
3.2.3 SNCR/SCR 混合烟气脱硝技术 | 第30页 |
3.2.4 其他脱硝技术 | 第30页 |
3.2.5 几种烟气脱硝工艺的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脱硝工艺方案的选择 | 第32-36页 |
4.1 脱硝反应剂的类型 | 第32-33页 |
4.2 脱硝反应剂的比较 | 第33-35页 |
4.3 反应剂的确定 | 第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5章 脱硝工程改造方案 | 第36-53页 |
5.1 脱硝装置总体布置 | 第36-37页 |
5.2 脱硝工艺系统及设备 | 第37-52页 |
5.2.1 工艺说明 | 第37-38页 |
5.2.2 主要设计性能参数 | 第38页 |
5.2.3 脱硝工艺系统 | 第38-48页 |
5.2.4 关于反应器旁路烟道分析 | 第48页 |
5.2.5 加装 SCR 装置对锅炉主机设备的影响 | 第48-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低氮系统及脱硝改造后的效果 | 第53-63页 |
6.1 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实施情况 | 第53-54页 |
6.1.1 省煤器增容改造 | 第53页 |
6.1.2 燃烧器改造 | 第53-54页 |
6.1.3 燃尽风改造 | 第54页 |
6.1.4 二次风配风改造 | 第54页 |
6.1.5 卫燃带核减改造 | 第54页 |
6.2 低氮系统及脱硝改造前后运行情况比较 | 第54-61页 |
6.2.1 第一次性能试验结果 | 第55-58页 |
6.2.2 第二次性能试验结果 | 第58-59页 |
6.2.3 第三次性能试验结果 | 第59-61页 |
6.2.4 性能试验的综合评价 | 第61页 |
6.3 部分改造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64页 |
7.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