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超临界CO2管内冷却换热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超临界 CO_2管内换热理论分析第17-31页
    2.1 跨临界 CO_2循环的理论分析第17-19页
        2.1.1 跨临界 CO_2循环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2.1.2 跨临界 CO_2循环的热力学分析第18-19页
    2.2 超临界 CO_2的物性特点第19-22页
    2.3 超临界 CO_2换热机理及影响因素第22-26页
        2.3.1 超临界 CO_2换热机理第22页
        2.3.2 超临界 CO_2换热的影响因素第22-26页
    2.4 超临界 CO_2管内换热关联式和压降关联式第26-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超临界 CO_2管内传热模拟计算第31-39页
    3.1 模型假设第31页
    3.2 气体冷却器结构参数第31-32页
    3.3 气体冷却器换热计算第32-33页
    3.4 EES 编程仿真第33-36页
    3.5 仿真结果分析第36-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超临界 CO_2气体冷却器的实验研究第39-54页
    4.1 跨临界 CO_2循环实验装置第39-42页
    4.2 实验内容第42-44页
        4.2.1 实验目的及内容第42-43页
        4.2.2 实验步骤第43-44页
    4.3 实验结果分析第44-52页
        4.3.1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第44-45页
        4.3.2 制冷剂质量流量对换热的影响第45-48页
        4.3.3 压力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第48页
        4.3.4 冷却水流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第48-50页
        4.3.5 流动压降第50-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今后的研究工作与建议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湿烟气循环方式对富氧燃煤锅炉热力特性及安全性影响
下一篇:大型机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