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有机电致发光绪论 | 第9-10页 |
1.2 磷光OLEDs主体材料研究进展 | 第10-24页 |
1.2.1 空穴传输类主体材料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2 电子传输类主体材料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3 极性主体材料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3 磷光材料研究进展 | 第24-31页 |
1.3.1 小分子磷光材料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3.2 树枝状磷光材料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第二章 离子型双极性主体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31-47页 |
2.1 设计思路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2.2.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31-32页 |
2.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32-33页 |
2.3 合成部分 | 第33-39页 |
2.3.1 离子型主体材料2CZTRZTN+合成和表征 | 第33-35页 |
2.3.2 离子型主体材料2CZTRZHN+合成和表征 | 第35-36页 |
2.3.3 离子型主体材料2 tCZTRZTN+合成和表征 | 第36-38页 |
2.3.4 离子型主体材料2tCZTRZHN+合成和表征 | 第38-3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2.4.1 离子型主体材料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39-42页 |
2.4.2 离子型主体材料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42-43页 |
2.4.3 离子型主体材料热性能研究 | 第43-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三章 聚合物主体材料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47-59页 |
3.1 设计思路 | 第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3.2.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47-48页 |
3.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48-49页 |
3.3 合成部分 | 第49-51页 |
3.3.1 均聚物ptCZTRZ的合成 | 第49-50页 |
3.3.2 共聚物的合成 | 第50-51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3.4.1 分子量与结构 | 第51-53页 |
3.4.2 聚合物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53-55页 |
3.4.3 聚合物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55-56页 |
3.4.4 聚合物热性能研究 | 第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第四章 主客体结构离子型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 第59-69页 |
4.1 设计思路 | 第5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4.2.1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59-60页 |
4.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 第60-61页 |
4.3 合成部分 | 第61-65页 |
4.3.1 终产物2FppyIr2tCTZ的合成与表征 | 第62-64页 |
4.3.2 终产物2FbpyIr2tCTZ的合成与表征 | 第64-65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4.4.1 配合物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65-67页 |
4.4.2 配合物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67页 |
4.4.3 配合物热性能研究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5.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附录1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和MALDI-TOF谱图 | 第77-93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93-94页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94-95页 |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