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计量与评估研究--基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前言第10-13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本文框架第11页
   ·本文的思路及不足第11-13页
2. 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框架综述第13-22页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成果第13-15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综述第15-17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背景第15-16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第16-17页
     ·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第17页
   ·内部评级法信用风险计量框架第17-22页
     ·内部评级法基本框架第17-19页
     ·信用风险衡量因子概述第19-22页
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及量化管理现状第22-36页
   ·信用风险的概述第22-25页
     ·信用风险的概念第22-23页
     ·信用风险的特点第23-25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殊性分析第25-31页
     ·经济发展历史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第26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独特的产权制度对信用风险影响第26-28页
     ·银行治理结构缺陷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第28-29页
     ·中国银企关系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第29-30页
     ·政府干预对国有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第30-31页
   ·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第31-33页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实务进展第33-36页
4. 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第36-59页
   ·客户违约概率PD的估计第36-50页
     ·违约概率(PD)测度方法比较第36-38页
     ·KMV模型框架第38-41页
     ·KMV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第41-50页
   ·违约损失率LGD的估计第50-55页
     ·违约损失率LGD的影响因素第50-52页
     ·国际先进银行量化LGD的主要方法第52-54页
     ·我国银行业测度违约损失率的情况及建议第54-55页
   ·信用风险度量结果的具体应用第55-59页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第56页
     ·合理量化经济资本第56-57页
     ·计量监管资本第57-59页
5. 现阶段构建我国银行业适用的内部评级系统的困难及建议第59-70页
   ·现阶段构建内部评级系统的困难第59-64页
     ·内部评级法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第59-61页
     ·我国银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第61-63页
     ·宏观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第63-64页
   ·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策略建议第64-70页
     ·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第64-66页
     ·建立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基础数据库第66-67页
     ·在银行现有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部评级体系第67-68页
     ·建立适合中国银行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型第68页
     ·设计与内部评级相匹配的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致谢第73-74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新超额货币之谜”--基于虚拟经济视角的解析
下一篇:美国金融集团多元化经营绩效与风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