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以乌坎事件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1页
一、导论第11-22页
    (一) 选题背景第11-12页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 选题的目的第12页
        2. 选题的意义第12-13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 对地方治理的研究与探讨第13-15页
        2. 对公民参与的研究与探讨第15-17页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主要理论依据第17-20页
        1.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19页
        2. 主要的理论依据第19-20页
    (五)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 文献分析法第20-21页
        2. 定性分析法第21页
        3. 案例分析法第21页
    (六)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1-22页
二、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第22-29页
    (一)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1. 传统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无参与到动员式参与第22-23页
        2. 新时期地方治理模式:自主参与到扩大参与第23页
    (二)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支撑因素第23-25页
        1. 经济因素第24页
        2. 政治文化因素第24-25页
    (三)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制度供给第25-27页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25页
        2. 信访制度第25-26页
        3. 听证制度第26页
        4. 基层自治制度第26-27页
    (四) 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特点第27-29页
        1. 参与主体第27-28页
        2. 参与客体第28页
        3. 参与形式第28-29页
三、我国地方治理典型事例分析:乌坎事件第29-37页
    (一) 乌坎事件发生始末第29-30页
    (二) 乌坎事件反映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主要问题第30-34页
        1. 乌坎事件中村民的主要诉求第30-32页
        2. 乌坎事件体现参与困境第32-34页
    (三) 原因分析第34-37页
        1. 传统政治文化延续,公民参与存在认识误区第34页
        2. 新型公民参与带来新的地方治理压力第34-35页
        3. 公民参与层次较低,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第35页
        4. 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公民参与缺乏制度保障第35-37页
四、善治:深化公民参与和完善地方治理的终极目标第37-44页
    (一) 构建参与性政治文化,从地方政府治理走向地方治理第37-39页
        1. 正确定位政府角色,改变官员认识误区第37-38页
        2. 培育公民的“权利意识”第38页
        3. 推动第三部门发展,构建公民参与网络第38-39页
    (二) 疏通政治参与渠道,实现政治参与制度化第39-40页
    (三)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第40-42页
        1. 加强立法,公民参与有法可依第40-41页
        2. 完善法律法规,实现公民有序参与第41-42页
    (四) 引进公民参与新技术和新策略,深化参与走向善治第42-44页
        1. 引进新技术和新策略,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第42-43页
        2. 构建政府与公民的和谐关系,走向善治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推送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OLTC动态调节对电压稳定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