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1.1 艾蒿简介 | 第7-8页 |
1.1.1 艾蒿的成分及药用价值 | 第7页 |
1.1.2 艾蒿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 | 第7-8页 |
1.2 超细粉体简介 | 第8-9页 |
1.3 植物纤维素简介 | 第9-10页 |
1.3.1 植物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9页 |
1.3.2 植物纤维素的溶解机理和溶解体系 | 第9-10页 |
1.4 细菌纤维素简介 | 第10-11页 |
1.4.1 细菌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 第10页 |
1.4.2 细菌纤维素的应用 | 第10-11页 |
1.5 抗菌纺织品简介 | 第11-13页 |
1.5.1 抗菌纺织品的生产方法 | 第11-12页 |
1.5.2 抗菌整理剂的种类 | 第12-13页 |
1.6 纤维素共混膜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7.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7.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艾蒿超细粉体的制备 | 第16-21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 第1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16-17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17-20页 |
2.4.1 500目筛网精筛对艾蒿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17-18页 |
2.4.2 球磨时间对艾蒿粉体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18-20页 |
2.4.3 超细粉体的产率 | 第20页 |
2.5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 | 第21-31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实验材料与药品、仪器 | 第21-2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22-25页 |
3.3.1 黏胶浆粕的溶解 | 第22页 |
3.3.2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 | 第22-23页 |
3.3.3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索共混膜材料的表征 | 第23-2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25-29页 |
3.4.1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形态结构表征 | 第25页 |
3.4.2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3.4.3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抗菌性能 | 第26-27页 |
3.4.4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透湿性能 | 第27-28页 |
3.4.5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吸湿性能 | 第28-29页 |
3.4.6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保湿性能 | 第29页 |
3.5 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艾蒿超细粉体/细菌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 | 第31-40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实验材料与药品、仪器 | 第31-32页 |
4.2.1 实验材科 | 第31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4.3 实验内容 | 第32-34页 |
4.3.1 细菌纤维素的溶解 | 第32-33页 |
4.3.2 艾蒿超细粉体/细菌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 | 第33页 |
4.3.3 艾蒿超细粉体/细菌纤维素共混膜材料的表征 | 第33-3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4.4.1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形态结构表征 | 第34-35页 |
4.4.2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4.4.3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抗菌性能 | 第36-37页 |
4.4.4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透湿性能 | 第37-38页 |
4.4.5 艾蒿超细粉体/再生天然纤维素共混膜的吸湿性能、保湿性能 | 第38页 |
4.5 小结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