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地区部分牡丹品种的AFLP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我国牡丹栽培品种群及其分布 | 第11-12页 |
·彭州地区牡丹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牡丹的利用价值 | 第13页 |
·牡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第13-16页 |
·牡丹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AFLP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8页 |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17页 |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33页 |
·供试材料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接头、引物 | 第21-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 第22-23页 |
·样品采集与离体叶片的保存 | 第23-32页 |
·牡丹DNA的提取 | 第23-25页 |
·DNA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 第25页 |
·DNA的定量 | 第25-26页 |
·DNA的双酶切 | 第26页 |
·DNA酶切产物的连接 | 第26-27页 |
·DNA片段的预扩增 | 第27-28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28-29页 |
·聚丙烯酰胺电泳的制备 | 第29-30页 |
·聚丙烯酰胺电泳 | 第30-31页 |
·银染 | 第31-32页 |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3-43页 |
·DNA模板的制备 | 第33-35页 |
·DNA酶切产物的检测 | 第35-36页 |
·预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6页 |
·选择性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36-40页 |
·选择性扩增反应的最优体系 | 第36-37页 |
·选择性扩增引物筛选 | 第37页 |
·选择性扩增结果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37-40页 |
·牡丹品种间亲缘关系 | 第40页 |
·聚类结果及分析 | 第40-43页 |
5 讨论 | 第43-4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影响AFLP反应的因素 | 第44-45页 |
·遗传多样性来源 | 第45-46页 |
·探讨表型性状与分子聚类结果的关系 | 第46-47页 |
·多态性检出率评价 | 第47页 |
6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表一 28个牡丹品种的Nei氏相似系数矩阵 | 第55-57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