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2页 |
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2-15页 |
1.1.1 民间组织与农村民间组织 | 第12-14页 |
1.1.2 制度及制度环境 | 第14-15页 |
1.2 问题的提出: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农村民间组织的分类研究 | 第16-17页 |
1.3.2 功能方面研究 | 第17-18页 |
1.3.3 组织化水平研究 | 第18页 |
1.3.4 农民组织建设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5 个案方面研究 | 第19页 |
1.4 研究设计 | 第19-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4.2 理论方法 | 第20-22页 |
第2章 中国农村民间组织及其制度环境的变迁 | 第22-28页 |
2.1 传统社会农村民间组织的模式 | 第22-23页 |
2.2 近代中国的农村民间组织 | 第23-24页 |
2.3 新中国时期农村民间组织的衰落 | 第24-25页 |
2.4 新时期中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兴起 | 第25-28页 |
2.4.1 农村民间组织的种类划分 | 第25-26页 |
2.4.2 农村民间组织的规模 | 第26-28页 |
第3章 新时期中国农村民间组织的制度环境的构成 | 第28-39页 |
3.1 制度环境的基本内容 | 第28-32页 |
3.1.1 党和国家关于农村民间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 | 第28-29页 |
3.1.2 乡村权力规则 | 第29-30页 |
3.1.3 农村社会资本 | 第30-32页 |
3.2 制度环境的基本要素 | 第32-39页 |
3.2.1 农村民间组织的定性和定位 | 第32-33页 |
3.2.2 农村民间组织的成立和登记 | 第33-34页 |
3.2.3 关于农村民间组织的财税政策 | 第34页 |
3.2.4 对农村民间组织的监管 | 第34-35页 |
3.2.5 对农村民间组织的扶持、奖励和处罚 | 第35-36页 |
3.2.6 党对农村民间组织的领导 | 第36-39页 |
第4章 新时期中国农村民间组织制度环境的作用机制 | 第39-44页 |
4.1 激励机制 | 第39-40页 |
4.2 机会结构 | 第40-42页 |
4.3 约束机制 | 第42-44页 |
第5章 中国农村民间组织建设的制度环境的改进 | 第44-54页 |
5.1 正式制度的建设 | 第44-48页 |
5.1.1 健全法律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 | 第44-45页 |
5.1.2 完善财政支持机制 | 第45-46页 |
5.1.3 设计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5.1.4 协调农村民间组织与两委、政府部门的关系 | 第47-48页 |
5.2 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 | 第48-50页 |
5.2.1 建立农村人才储备制度 | 第48-49页 |
5.2.2 政府转变职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 第49-50页 |
5.3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作用 | 第50-52页 |
5.4 农村民间组织建设的突破口:老年人协会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