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论文

短波单站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电离层概况及其探测技术第14-19页
        1.1.1 电离层概况第14-16页
        1.1.2 电离层探测技术第16-19页
    1.2 电离层电波传播模式第19-21页
    1.3 短波单站定位研究现状和发展第21-24页
    1.4 基于斜向返回探测的短波单站定位第24-26页
第二章 基于斜向返回电离图的电离层参数自动获取第26-49页
    2.1 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和小波变换电离图自动判读第26-34页
        2.1.1 电离图预处理第26-28页
        2.1.2 形态学图像处理提取垂测回波第28-30页
        2.1.3 小波变换提取斜返前沿第30-34页
    2.2 斜返电离图反演第34-48页
        2.2.1 改进基于QP模型的斜返电离图反演第35-39页
            2.2.1.1 基本原理第35-37页
            2.2.1.2 实验结果第37-39页
        2.2.2 基于IRI模型的斜返电离图反演第39-48页
            2.2.2.1 基本原理及反演过程第40-42页
            2.2.2.2 实验验证及讨论第42-48页
    2.3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短波单站定位中到达角和距离估计第49-76页
    3.1 二维到达角估计第49-66页
        3.1.1 信号模型和阵列天线第50-53页
            3.1.1.1 阵列信号模型第50-51页
            3.1.1.2 阵列天线流型第51-53页
        3.1.2 通道校准第53-55页
        3.1.3 二维干涉仪测向第55-58页
            3.1.3.1 FFT变换法相位差提取第55-56页
            3.1.3.2 正交L型阵测向原理第56页
            3.1.3.3 UCA测向原理第56-58页
        3.1.4 二维MUSIC谱估计第58-66页
            3.1.4.1 信源数估计第58-59页
            3.1.4.2 二维MUSIC谱估计原理第59-61页
            3.1.4.3 GPSO-MUSIC方法第61-63页
            3.1.4.4 仿真及讨论第63-66页
    3.2 短波射线追踪第66-74页
        3.2.1 解析型射线追踪第67-69页
        3.2.2 数值型射线追踪第69-74页
            3.2.2.1 三维数值型射线追踪第69-70页
            3.2.2.2 二维数值型射线追踪第70-72页
            3.2.2.3 二维电子浓度剖面构建第72-74页
    3.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四章 基于斜向返回探测短波单站定位系统第76-93页
    4.1 系统结构第76-88页
        4.1.1 斜向返回探测分系统第78-80页
        4.1.2 测向分系统第80-84页
        4.1.3 定位分系统第84-85页
        4.1.4 定位系统软件结构简述第85-87页
        4.1.5 扩展定位流程第87-88页
    4.2 BS-SSL仿真软件介绍第88-92页
    4.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数据分析第93-104页
    5.1 验证实验设计第93-95页
    5.2 实验数据分析第95-103页
        5.2.1 通道校准验证第95-97页
        5.2.2 整机系统实验第97-103页
            5.2.2.1 斜返定位方式第97-101页
            5.2.2.2 定位方式对比第101-103页
    5.3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合作源单站定位技术初步研究第104-118页
    6.1 脉间二相编码体制第104-106页
    6.2 伪随机码相关测向第106-111页
        6.2.1 基本原理第106-109页
        6.2.2 仿真验证第109-111页
    6.3 双仰角被动定位第111-117页
        6.3.1 基本原理第112-115页
        6.3.2 验证分析第115-117页
    6.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8-122页
    7.1 总结第118-120页
    7.2 展望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攻博期间参加项目及成果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焦油水蒸汽催化重整及热力学平衡研究
下一篇:碳包金属纳米颗粒导热材料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