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生物能及其利用论文

超/近临界水中藻类生物质的反应模拟研究

论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0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生物质能介绍第16-18页
        1.2.1 生物质能分类第17页
        1.2.2 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第17-18页
    1.3 藻类生物质第18-37页
        1.3.1 藻类的转化技术第18-19页
        1.3.2 藻类超/近临界水热液化转化生物油的技术与原理第19-37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7-40页
    参考文献第40-50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第50-61页
    2.1 实验试剂第50-51页
    2.2 实验装置第51-53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53页
    2.4 实验方法第53-54页
    2.5 分析方法第54-59页
        2.5.1 气体产物分析第54页
        2.5.2 生物油分析第54-55页
        2.5.3 计算公式第55-56页
        2.5.4 液相产物分析第56-57页
        2.5.5 固体残留分析第57页
        2.5.6 催化剂的表征第57页
        2.5.7 Matlab 2012程序第57-58页
        2.5.8 吲哚转化率和转化率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第三章 近临界水中藻类模拟的反应研究第61-87页
    3.1 前言第61-62页
    3.2 实验过程第62-63页
        3.2.1 空白实验第62-63页
        3.2.2 实验步骤第6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3-77页
        3.3.1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单一模型化合物的影响第63-68页
        3.3.2 生物油中重油和轻油组成分析第68-69页
        3.3.3 生物油中元素成分的分析第69-72页
        3.3.4 生物油的FT-IR分析第72页
        3.3.5 生物油的~1H NMR分析第72-74页
        3.3.6 生物油的GC-MS分析第74-75页
        3.3.7 生物油的pH值分析第75-76页
        3.3.8 生物油的TG/DTA分析第76页
        3.3.9 气体产物分析第76-77页
    3.4 模型化合物两两混合情况下水热实验结果讨论第77-79页
    3.5 三种模型化合物混合情况下水热实验结果讨论第79-81页
    3.6 藻类生物油计算公式的模拟参数第81-82页
    3.7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第四章 近临界水中蛋白质的液化反应研究第87-111页
    4.1 前言第87-88页
    4.2 实验过程第88页
        4.2.1 空白实验第88页
        4.2.2 水热液化实验第88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8-106页
        4.3.1 萃取溶剂对蛋白质水热液化各种产物的影响第88-90页
        4.3.2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蛋白质水热液化各种产物的影响第90-92页
        4.3.3 生物油的元素分析第92-93页
        4.3.4 生物油的热重分析第93-95页
        4.3.5 生物油的GC-MS分析第95-97页
        4.3.6 生物油的FT-IR光谱分析第97-98页
        4.3.7 生物油的~1H和~(13)C核磁分析第98-99页
        4.3.8 固体残留分析第99-100页
        4.3.9 液相产物分析第100-101页
        4.3.10 气体产物分析第101-102页
        4.3.11 大豆蛋白水热液化动力学分析第102-106页
    4.4 结论第106-108页
    附图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第五章 超/近临界水中蛋白质的催化加氢液化反应研究第111-133页
    5.1 前言第111-112页
    5.2 实验过程第112页
        5.2.1 空白实验第112页
        5.2.2 水热液化实验第11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2-129页
        5.3.1 不同催化剂的影响第112-116页
        5.3.2 生物油的油品分析第116-125页
        5.3.3 液相产物分析第125-126页
        5.3.4 固体残留分析第126-127页
        5.3.5 气体产物分析第127-129页
    5.4 结论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3页
第六章 超/近临界水中吲哚的催化加氢脱氮反应研究第133-159页
    6.1 前言第133-134页
    6.2 实验部分第134-135页
        6.2.1 空白实验第134-135页
        6.2.2 实验部分第13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5-153页
        6.3.1 GC-MS分析第135-137页
        6.3.2 催化活性的考察第137-139页
        6.3.3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吲哚水热加氢脱氮的影响第139-141页
        6.3.4 气体产物分析第141页
        6.3.5 吲哚水热加氢脱氮的动力学研究第141-146页
        6.3.6 催化剂循环使用性能第146-148页
        6.3.7 催化剂表征和失活原因分析第148-153页
    6.4 结论第153-155页
    附图第155-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5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59-162页
    7.1 总结第159-160页
    7.2 展望第160-162页
作者简介第162-163页
科研成果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介观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材料与介孔膜结构研究
下一篇:纳米结构材料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强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