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西北部分地区致病疫霉菌的交配型分布和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5页
   ·马铃薯晚疫病的破坏性第10页
   ·致病疫霉菌的综述第10-13页
     ·致病疫霉菌的起源与传播第10页
     ·致病疫霉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第10-11页
     ·致病疫霉的危害症状和繁殖方式第11-12页
     ·传播途径和生活史第12-13页
   ·国内外致病疫霉的群体遗传学研究现状第13-14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第二章 致病疫霉的采集、分离和交配型的测定第15-21页
   ·实验材料第15页
     ·黑麦第15页
     ·马铃薯薯块第15页
     ·A1(80029)和A2(88133)标准菌株第15页
   ·实验方法第15-19页
     ·样品的采集第15-16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16页
     ·致病疫霉菌的分离第16-17页
     ·菌种的保存第17-18页
     ·交配型的测定第18-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9-21页
     ·致病疫霉分离结果第19页
     ·交配型测定结果第19页
     ·讨论与分析第19-21页
第三章 致病疫霉菌的SSR 分析第21-32页
   ·实验材料第21页
     ·供试菌株第21页
   ·实验方法第21-23页
     ·DNA 的提取第21页
     ·PCR 扩增第21-22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22页
     ·染色和显色第22-23页
     ·数据分析第23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3-32页
     ·基因型的鉴定第23-28页
     ·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差异性第28-29页
     ·讨论与分析第29-32页
第四章 SSR 标记稳定性分析第32-34页
   ·实验材料第32页
     ·供试菌株第32页
     ·染料第32页
   ·实验方法第32-33页
     ·单游动孢子的制备第32页
     ·DAPI 染色第32页
     ·菌丝细胞分裂次数的计算第32-33页
     ·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第3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3-3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致谢第38-39页
作者简介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中根际微生物特性演变特征
下一篇:石灰性土壤中硒的价态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