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3.1 国内外综采面矿压规律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2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覆岩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14202 综采工作面开采条件分析 | 第16-22页 |
2.1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2.1.1 矿井概况 | 第16-17页 |
2.1.2 地质特征 | 第17页 |
2.2 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 第17-22页 |
2.2.1 工作面及煤层概况 | 第17-19页 |
2.2.2 工作面巷道布置 | 第19页 |
2.2.3 工作面开采技术及主要装备 | 第19-20页 |
2.2.4 工作面支护设备 | 第20页 |
2.2.5 顺槽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 | 第20-22页 |
3 14202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 | 第22-68页 |
3.1 矿压观测与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3.1.1 液压支架支护质量及矿山压力分布规律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3.1.2 工作面顺槽表面位移观测的意义 | 第22页 |
3.2 工作面矿压观测设计方案 | 第22-30页 |
3.2.1 矿压观测的内容 | 第22-23页 |
3.2.2 矿压观测拟解决的问题 | 第23页 |
3.2.3 矿压观测的方案 | 第23-26页 |
3.2.4 监测系统设置 | 第26-30页 |
3.2.5 监测系统现场测点布置与安装 | 第30页 |
3.2.6 各种观测记录需要的设备 | 第30页 |
3.2.7 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3 矿压观测结果与分析 | 第30-66页 |
3.3.1 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30-61页 |
3.3.2 工作面顺槽表面位移观测结果 | 第61-64页 |
3.3.3 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观测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3.3.4 工作面统计观测结果与分析 | 第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4 14202 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68-80页 |
4.1 工程概况及模拟软件 | 第68-73页 |
4.1.1 工程概况及研究内容 | 第68页 |
4.1.2 数值计算方法 | 第68-69页 |
4.1.3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简介 | 第69-73页 |
4.2 工作面矿压规律数值模拟研究方案 | 第73页 |
4.2.1 选择确定科学的计算机数值计算方法 | 第73页 |
4.2.2 模型建立 | 第73页 |
4.3 数值模拟参数及模型 | 第73-79页 |
4.3.1 计算参数 | 第73-74页 |
4.3.2 数值计算模型 | 第74-75页 |
4.3.3 工作面数值模拟 | 第75-7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14202 综采工作面围岩结构分析 | 第80-89页 |
5.1 上覆岩层关键层判别 | 第80-82页 |
5.2 基本顶初次断裂步距确定 | 第82-86页 |
5.3 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确定 | 第86页 |
5.4 合理放顶距离确定 | 第86-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6 结论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