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高燕锰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4页 |
1.1.3 交通位置 | 第14-15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2.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5页 |
1.3 实际工作量 | 第15-16页 |
1.4 论文取得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6-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23页 |
2.1 地层 | 第18-19页 |
2.2 构造 | 第19页 |
2.3 岩浆岩 | 第19-21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21-23页 |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3-36页 |
3.1 含矿岩系特征 | 第23-25页 |
3.2 构造 | 第25-26页 |
3.3 矿体特征 | 第26-27页 |
3.4 矿石特征 | 第27-36页 |
3.4.1 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及意义 | 第33页 |
3.4.2 样品统计与数理分析 | 第33-34页 |
3.4.3 黄铁矿的形态特征对沉积环境的指示 | 第34-36页 |
第4章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6-55页 |
4.1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4.2 主量元素特征 | 第37-44页 |
4.3 微量元素特征 | 第44-49页 |
4.4 稀土元素特征 | 第49-54页 |
4.5 讨论 | 第54-55页 |
第5章 矿床成因分析 | 第55-58页 |
5.1 岩相古地理环境分析 | 第55页 |
5.2 成矿物质来源 | 第55-56页 |
5.3 成岩成矿作用 | 第56-57页 |
5.4 锰矿床成因模式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