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针对距离Ⅱ段保护改进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针对距离Ⅲ段保护改进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针对变压器后备保护改进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高压输电线路距离后备保护与变压器后备保护配置分析 | 第21-34页 |
2.1 输电线路距离后备保护原理概述 | 第21-30页 |
2.1.1 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1.2 距离后备保护的动作特性 | 第22-23页 |
2.1.3 正序极化电压法动作特性 | 第23-28页 |
2.1.4 输电线路距离后备保护配置分析 | 第28-30页 |
2.2 变压器后备保护原理概述 | 第30-34页 |
2.2.1 变压器后备保护原理 | 第30-31页 |
2.2.2 三绕组变压器相间后备保护的配置方案 | 第31-32页 |
2.2.3 三绕组变压器后备保护配置分析 | 第32-34页 |
第3章 基于区域纵联比较原理的距离Ⅱ段保护方案 | 第34-43页 |
3.1 区域纵联距离Ⅱ段保护距离元件的整定原则 | 第34页 |
3.2 基于区域纵联比较的距离Ⅱ段保护策略 | 第34-37页 |
3.2.1 区域纵联比较距离后备保护的信息交互原则 | 第35页 |
3.2.2 区域纵联比较距离Ⅱ段保护的保护范围及信息交互对象 | 第35-37页 |
3.3 区域纵联距离Ⅱ段保护方案工作流程 | 第37-40页 |
3.3.1 正常情况下的工作流程 | 第37-38页 |
3.3.2 容错性分析及异常情况下的工作流程 | 第38-40页 |
3.4 算例分析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基于区域纵联比较原理的距离Ⅲ段保护方案 | 第43-52页 |
4.1 区域纵联距离Ⅲ段保护距离元件的整定原则 | 第43页 |
4.2 基于区域纵联比较原理的距离Ⅲ段保护策略 | 第43-48页 |
4.2.1 区域纵联比较距离Ⅲ段保护的保护范围及信息交互对象 | 第44-45页 |
4.2.2 正常情况下的保护策略和工作流程 | 第45-46页 |
4.2.3 考虑异常情况时的保护策略和工作流程 | 第46-47页 |
4.2.4 关于防止潮流转移引起过负荷导致保护误动作的分析 | 第47-48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集中式区域纵联变压器后备保护方案 | 第52-65页 |
5.1 保护元件与信息获取对象的确定 | 第52-56页 |
5.1.1 保护元件的确定 | 第52-53页 |
5.1.2 信息获取对象与方向元件指向选择 | 第53-56页 |
5.2 集中式区域纵联变压器后备保护策略 | 第56-61页 |
5.2.1 保护故障位置判断及动作策略 | 第56-57页 |
5.2.2 集中式区域纵联变压器后备保护工作流程 | 第57-61页 |
5.3 算例分析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