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定边-华池地区地质概况 | 第13-21页 |
·定边-华池地区地层特征 | 第14-18页 |
·定边-华池地区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 | 第14页 |
·定边-华池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特征 | 第14-18页 |
·定边-华池地区构造特征 | 第18-21页 |
第三章 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裂缝识别与描述 | 第21-37页 |
·定边-华池地区下白垩统露头构造裂缝描述 | 第21-31页 |
·裂缝的类型 | 第21-24页 |
·裂缝的产状与组系 | 第24-27页 |
·裂缝的尺寸 | 第27-28页 |
·裂缝的间距 | 第28-30页 |
·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的关系 | 第30-31页 |
·定边-华池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岩心构造裂缝描述 | 第31-35页 |
·裂缝的力学性质 | 第31页 |
·裂缝的视倾角 | 第31-32页 |
·裂缝的开启程度与充填性 | 第32-34页 |
·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的关系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井壁成像测井资料裂缝识别与表征 | 第37-55页 |
·利用井壁电、声成像测井检测裂缝的原理 | 第37-40页 |
·构造裂缝在井壁电、声成像测井图上的一般响应特征 | 第38页 |
·诱导裂缝在井壁电、声成像测井图上的一般响应特征 | 第38-40页 |
·定边-华池地区延长组井壁电、声成像测井构造裂缝识别 | 第40-52页 |
·裂缝的产状特征与组系 | 第41-46页 |
·裂缝的密度 | 第46-48页 |
·裂缝的高度 | 第48-49页 |
·裂缝的充填性与宽度 | 第49-50页 |
·裂缝的视孔隙度与渗透率 | 第50-52页 |
·裂缝的纵向分布模式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五章 常规测井资料裂缝识别与评价 | 第55-65页 |
·常规测井构造裂缝发育段识别 | 第55-60页 |
·常规测井系列构造裂缝的响应特征 | 第55-58页 |
·构造裂缝识别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常规测井资料R/S分析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 第60-64页 |
·R/S分析裂缝发育程度评价的理论依据 | 第60-61页 |
·测井曲线的选取 | 第61-62页 |
·R/S分析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评价实例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DFN模型裂缝随机建模研究 | 第65-83页 |
·裂缝随机建模技术与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 | 第65-66页 |
·裂缝随机建模方法 | 第65-66页 |
·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 | 第66页 |
·寨子山区块延长组长6段构造裂缝DFN模型随机建模 | 第66-82页 |
·工作流程 | 第67-69页 |
·构造模型的建立 | 第69-70页 |
·裂缝发育强度模型的建立 | 第70-74页 |
·裂缝参数分析结果 | 第74-77页 |
·裂缝几何模型建立及等效裂缝属性计算 | 第77-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主要认识与结论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2页 |
附录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