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其他论文

远近配穴与局部取穴治疗肩周炎的对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3-20页
    1.1 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第13-16页
        1.1.1 中医病名研究第13页
        1.1.2 病因病机第13-14页
        1.1.3 中医辨证分型第14-15页
        1.1.4 中医疗法第15-16页
    1.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第16-20页
        1.2.1 定义第16-17页
        1.2.2 解剖学特点第17页
        1.2.3 肩周炎发病机制第17-18页
        1.2.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第18-20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0-24页
    2.1 研究目的第20页
    2.2 研究对象第20-21页
        2.2.1 病例收集第20页
        2.2.2 西医诊断标准第20页
        2.2.3 中医诊断标准第20-21页
        2.2.4 中医辨证分型第21页
        2.2.5 纳入标准第21页
        2.2.6 排除标准第21页
        2.2.7 剔除或脱落标准第21页
    2.3 试验方法第21-24页
        2.3.1 临床研究设计第21-22页
        2.3.2 随机分组方法第22页
        2.3.3 治疗方案第22页
        2.3.4 疗效评定第22-23页
        2.3.5 数据分析第23-24页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4-32页
    3.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第24-25页
        3.1.1 两组性别构成比较第24页
        3.1.2 两组年龄构成比较第24-25页
        3.1.3 两组病程构成比较第25页
    3.2 患者治疗结果比较第25-30页
        3.2.1 两组肩周炎疗效评定比较第25-26页
        3.2.2 肩关节疼痛评分(McGill疼痛量表)比较第26-27页
        3.2.3 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第27-28页
        3.2.4 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评定比较第28-30页
    3.3 小结第30-32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32-35页
    4.1 临床研究目的第32页
    4.2 机理探讨第32-33页
    4.3 本研究结果讨论第33-34页
        4.3.1 在肩周炎疗效评定比较方面第33页
        4.3.2 在肩关节疼痛评分(McGill疼痛量表)比较方面第33页
        4.3.3 在ASES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方面第33页
        4.3.4 在改善肩前屈情况比较方面第33-34页
        4.3.5 在改善肩外展情况比较方面第34页
        4.3.6 在改善肩后伸情况比较方面第34页
    4.4 创新之处第34页
    4.5 研究不足之处第34页
    4.6 今后研究展望第34-35页
结语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9页
附录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克罗恩病的中医古籍文献整理
下一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药用药规律及仙茅苷促成骨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