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北祁连西段刃岗沟—古浪峡铁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问题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43页 |
2.1 地层 | 第18-24页 |
2.2 构造演化 | 第24-30页 |
2.2.1 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 第24-28页 |
2.2.2 构造单元分类 | 第28-29页 |
2.2.3 褶皱 | 第29页 |
2.2.4 边界断裂 | 第29-30页 |
2.3 岩浆岩 | 第30-35页 |
2.3.1 侵入岩 | 第30-32页 |
2.3.2 火山岩 | 第32-35页 |
2.4 区域矿产 | 第35-43页 |
第3章 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55页 |
3.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43-51页 |
3.1.1 区域重力场特征 | 第43-44页 |
3.1.2 区域航空磁场特征 | 第44-47页 |
3.1.3 重磁场特征所反映的基底特征 | 第47页 |
3.1.4 重磁所反映的主要断裂特征 | 第47-48页 |
3.1.5 综合地球物理场对造山带结构的研究 | 第48-51页 |
3.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55页 |
3.2.1 主要元素的区域场分布特征 | 第51页 |
3.2.2 各地质单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51页 |
3.2.3 元素的地史演化规律 | 第51-52页 |
3.2.4 区内元素地化场特征 | 第52-53页 |
3.2.5 元素异常的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第4章 刃岗沟-古浪峡成矿带特征 | 第55-58页 |
4.1 铁矿床(点)类型划分 | 第55页 |
4.2 成矿带划分 | 第55-56页 |
4.3 成矿带内成矿区地质特征 | 第56-58页 |
第5章 典型铁矿床地质特征 | 第58-72页 |
5.1 概述 | 第58页 |
5.2 镜铁山铁矿床 | 第58-63页 |
5.2.1 矿区成矿及控矿条件 | 第58-59页 |
5.2.2 矿体特征 | 第59-60页 |
5.2.3 矿石物质组成 | 第60-61页 |
5.2.4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61-63页 |
5.3 刃岗沟铁矿床 | 第63-65页 |
5.3.1 矿区成矿及控矿条件 | 第63-64页 |
5.3.2 矿石物质组成 | 第64-65页 |
5.3.3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65页 |
5.4 黄沙泉铁矿床 | 第65-68页 |
5.4.1 成矿地质背景特征 | 第65-66页 |
5.4.2 矿区成矿及控矿条件 | 第66-67页 |
5.4.3 矿石物质组成 | 第67页 |
5.4.4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67-68页 |
5.5 白尖铁矿床 | 第68-72页 |
5.5.1 成矿地质背景特征 | 第68页 |
5.5.2 矿区成矿及控矿条件 | 第68-70页 |
5.5.3 矿石物质组成 | 第70-71页 |
5.5.4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 第71-72页 |
第6章 成矿规律、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 第72-93页 |
6.1 形成时代及产出演化规律 | 第72-76页 |
6.2 空间分布特征 | 第76-80页 |
6.3 区域地壳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 | 第80-91页 |
6.4 成矿特征 | 第91-92页 |
6.5 找矿方向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8-99页 |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