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 第10页 |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性 | 第10-11页 |
1.3 农产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分析技术 | 第11-14页 |
1.3.1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11-12页 |
1.3.1.1 提取剂的选择 | 第11-12页 |
1.3.1.2 净化方法 | 第12页 |
1.3.2 仪器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1.3.2.1 气相色谱法及气-质联用法 | 第12-13页 |
1.3.2.2 液相色谱法及液-质联用法 | 第13页 |
1.3.2.3 其它方法 | 第13-14页 |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1 国内外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现状 | 第14-15页 |
1.4.2 本实验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限量标准情况 | 第15-16页 |
1.4.3 黄瓜中赤霉酸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5 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供试作物 | 第18页 |
2.1.2 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9页 |
2.2.1 田间大棚施用赤霉酸对黄瓜品质及生长影响 | 第19-23页 |
2.2.1.1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2.2.1.2 维生素C含量测定 | 第19-20页 |
2.2.1.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2.2.1.4 总酸含量测定 | 第21-22页 |
2.2.1.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2.2 贮藏期施用赤霉酸对黄瓜品质影响 | 第23页 |
2.2.3 黄瓜上5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3-25页 |
2.2.3.1 HPLC-MS/MS条件 | 第23-25页 |
2.2.3.2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5页 |
2.2.3.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25页 |
2.2.4 黄瓜上赤霉酸残留检测技术优化 | 第25-27页 |
2.2.4.1 HPLC-MS/MS条件 | 第25-26页 |
2.2.4.2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6页 |
2.2.4.3 样品前处理 | 第26-27页 |
2.2.4.4 黄瓜中赤霉酸本底值检测 | 第27页 |
2.2.5 赤霉酸在黄瓜上的田间大棚残留实验 | 第27-28页 |
2.2.6 赤霉酸在黄瓜上的贮藏期残留实验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4页 |
3.1 田间大棚施用赤霉酸对黄瓜品质及生长的影响 | 第29-32页 |
3.1.1 施用赤霉酸对黄瓜中维生素C含量影响 | 第29页 |
3.1.2 施用赤霉酸对黄瓜中总酸含量影响 | 第29-30页 |
3.1.3 施用赤霉酸对黄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 | 第30页 |
3.1.4 施用赤霉酸对黄瓜果实重量、长度影响 | 第30-32页 |
3.2 贮藏期施用赤霉酸对黄瓜品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1 施用赤霉酸对黄瓜中维生素C含量影响 | 第32-33页 |
3.2.2 施用赤霉酸对黄瓜中总酸含量影响 | 第33-34页 |
3.2.3 施用赤霉酸对黄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 | 第34页 |
3.3 黄瓜上5种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42页 |
3.3.1 质谱数据 | 第34-37页 |
3.3.2 色谱数据 | 第37-38页 |
3.3.3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3.3.3.1 提取条件的筛选 | 第38-39页 |
3.3.3.2 净化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3.3.4 检出限与线性范围 | 第40-41页 |
3.3.5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41-42页 |
3.4 黄瓜上赤霉酸残留检测技术优化 | 第42-49页 |
3.4.1 质谱数据 | 第42-43页 |
3.4.2 色谱数据 | 第43-44页 |
3.4.3 溶剂标准曲线及赤霉酸本底值 | 第44页 |
3.4.4 黄瓜基质标准曲线 | 第44-45页 |
3.4.5 前处理方法的筛选 | 第45-47页 |
3.4.6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47-49页 |
3.5 田间大棚施用赤霉酸在黄瓜上残留动态 | 第49-51页 |
3.6 贮藏期施用赤霉酸在黄瓜上残留动态 | 第51-5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4-58页 |
5 不足和未来需改进之处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