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4页 |
一、选题的依据 | 第9-10页 |
(一) 现实依据 | 第9页 |
(二) 理论依据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课题的创新性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概述 | 第14-23页 |
一、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来源与提出 | 第14-16页 |
(一) 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来源 | 第14-15页 |
(二) 服务型政府概念在我国的提出 | 第15-16页 |
二、服务型政府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 第16-23页 |
(一) 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 第16-20页 |
(二)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 | 第23-31页 |
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探索历程 | 第23-26页 |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探索成果 | 第26-28页 |
(一)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 第26页 |
(二) 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 | 第26-27页 |
(三) 职能转变取得重大突破 | 第27-28页 |
(四) 行政改革目标更加明确 | 第28页 |
三、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一) 政府职能依然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 | 第28-29页 |
(二) 政府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偏低 | 第29-30页 |
(三) 社会分配不公造成贫富差距拉 大 | 第30页 |
(四) 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引发市场失序和社会失序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 | 第31-42页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及其基本内容 | 第31-35页 |
(一)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 | 第31页 |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1-35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启示 | 第35-42页 |
(一) 服务型政府需要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 第35-37页 |
(二) 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 | 第37-39页 |
(三) 服务型政府价值目标是追求公共利 益 | 第39-40页 |
(四) 服务型政府应注重公民的参与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有效路径 | 第42-52页 |
一、以人为本,推进人本政府建设 | 第42-43页 |
(一)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人本行政的理念教育 | 第42页 |
(二)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 第42-43页 |
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 第43-45页 |
(一) 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 第43页 |
(二) 完善相关的行政法律法规建设 | 第43-45页 |
三、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有限政府建设 | 第45-47页 |
(一) 将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交还市 场 | 第45-46页 |
(二) 保障良好的市场环境 | 第46-47页 |
四、转变政府价值观念,推进公平政府建设 | 第47-48页 |
(一) 追求公平、正义是政府的主要责任 | 第47页 |
(二) 转变发展观念,促进社会公平 | 第47-48页 |
五、提高公民参与水平,推进阳光政府建设 | 第48-52页 |
(一) 培育公民参与意识,增强其参与能 力 | 第48-49页 |
(二) 规范和创新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 | 第49-50页 |
(三) 建立和规范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方 式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