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陕西省轻工业生态化评价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0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价值第12页
        1.2.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7页
        1.3.1 产业生态化思想的孕育第13页
        1.3.2 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第13-16页
        1.3.3 国内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第16-17页
    1.4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20页
        1.4.1 论文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7-18页
        1.4.2 论文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3 文章结构安排第19-20页
2 产业生态化的理论概述第20-27页
    2.1 产业生态化的基本内涵第20-21页
        2.1.1 产业生态化需要依托于区域第20页
        2.1.2 产业生态化主要任务在于构筑产业生态系统第20页
        2.1.3 产业生态化的目的在于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20页
        2.1.4 产业生态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第20-21页
        2.1.5 产业生态化概念总结第21页
    2.2 产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第21-22页
        2.2.1 开放性特征第21页
        2.2.2 循环性特征第21页
        2.2.3 层次性特征第21页
        2.2.4 区域性特征第21页
        2.2.5 演进性特征第21-22页
        2.2.6 持续性特征第22页
    2.3 产业生态化的影响因素第22页
        2.3.1 技术因素第22页
        2.3.2 市场因素第22页
        2.3.3 企业因素第22页
        2.3.4 政府因素第22页
    2.4 产业生态化的评价方法第22-23页
        2.4.1 物质流分析第22-23页
        2.4.2 生态效率分析第23页
        2.4.3 产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分析第23页
    2.5 本研究相关基础理论第23-27页
        2.5.1 生态学理论第23-24页
        2.5.2 循环经济理论第24-25页
        2.5.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7页
3 陕西省轻工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40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7-31页
        3.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第27页
        3.1.2 区域产业生态化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第27-28页
        3.1.3 陕西省轻工业生态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8-29页
        3.1.4 指标的规范化处理第29-31页
    3.2 生态化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1-40页
        3.2.1 生态化指数计算方法概述第31页
        3.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1-40页
4 陕西省轻工业生态化水平评价与分析第40-53页
    4.1 陕西省轻工业发展现状第40页
    4.2 评价方法第40-42页
    4.3 陕西省轻工业生产节能水平评价第42-44页
    4.4 陕西省轻工业生态环保水平评价第44-46页
    4.5 陕西省轻工业生产减排水平评价第46-48页
    4.6 陕西省轻工业循环利用水平评价第48-50页
    4.7 陕西省轻工业生态化水平综合评价第50-51页
    4.8 结论分析第51-53页
5 促进陕西省轻工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3-60页
    5.1 宏观层面第53-56页
        5.1.1 完善保障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第53-54页
        5.1.2 建立健全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的管理体制第54页
        5.1.3 轻工业产业生态化相关内容纳入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54-55页
        5.1.4 建立合理的环保约束与激励机制第55-56页
    5.2 中观层面第56-57页
        5.2.1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56页
        5.2.2 制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政策第56-57页
        5.2.3 合理规划和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第57页
    5.3 微观层面第57-60页
        5.3.1 树立企业生态化经营理念第57-58页
        5.3.2 加强企业在产业生态化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力第58-59页
        5.3.3 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企业生态化第59页
        5.3.4 将企业的生态化建设收益化第59-60页
6 结论和展望第60-62页
    6.1 研究结论第60-61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辐索对摩天轮结构性能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O3及其联用技术对ECF漂白废水的预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