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岩性圈闭预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岩性圈闭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工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21页 |
| ·区域构造位置及特征 | 第15-16页 |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6-18页 |
| ·孔店组(Ek ) | 第16-17页 |
| ·沙河街组(Es) | 第17-18页 |
| ·东营组(Ed) | 第18页 |
| ·新近系馆陶组(Ng) | 第18页 |
| ·区域构造演化与沉积背景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层序地层格架 | 第21-49页 |
| ·层序地层界面识别的方法 | 第21-25页 |
| ·地震资料 | 第22页 |
| ·测井资料 | 第22-24页 |
| ·钻井资料 | 第24-25页 |
| ·古生物辅助标志 | 第25页 |
| ·工区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及特征 | 第25-32页 |
| ·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 第25-27页 |
| ·研究区各层序关键界面特征 | 第27-32页 |
| ·宏观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32-43页 |
| ·单井层序地层学分析 | 第32-39页 |
| ·连井层序地层对比 | 第39-43页 |
| ·沙二段~沙一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43-49页 |
| ·准层序组的划分 | 第43-44页 |
| ·准层序组连井对比 | 第44-49页 |
| 第四章 沉积体系研究 | 第49-71页 |
| ·沉积相类型及相标志 | 第49-55页 |
| ·辫状河三角洲相 | 第49-53页 |
| ·湖泊相 | 第53-55页 |
| ·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展布 | 第55-69页 |
| ·连井剖面相分析 | 第55-59页 |
|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59-69页 |
| ·沉积体系演化特征 | 第69-71页 |
| 第五章 岩性圈闭预测 | 第71-76页 |
| ·成藏条件分析 | 第71-73页 |
| ·烃源岩分析 | 第71-72页 |
| ·不同类型砂体储集特征 | 第72页 |
| ·生储盖组合特征 | 第72-73页 |
| ·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 ·有利区带预测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