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4页 |
1.3.1 研究的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及来源 | 第15-18页 |
2.1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 | 第15页 |
2.2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5-16页 |
2.3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与形成 | 第16-18页 |
3 邓小平对工农武装割据问题思考的前提与条件 | 第18-23页 |
3.1 马克思关于革命起义理论对邓小平的影响 | 第18页 |
3.2 邓小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18-23页 |
3.2.1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第18-20页 |
3.2.2 邓小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继承 | 第20-21页 |
3.2.3 邓小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丰富、发展与创造性运用 | 第21-23页 |
4 邓小平对工农武装割据问题思考的过程 | 第23-31页 |
4.1 邓小平革命思想的萌芽与产生 | 第23-26页 |
4.1.1 在法国学习期间,邓小平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开始萌芽 | 第23-24页 |
4.1.2 在苏联学习期间,邓小平对中国革命的相关问题开始思考 | 第24-25页 |
4.1.3 在党中央机关工作期间,邓小平开始对武装斗争的思想进行表达 | 第25-26页 |
4.2 邓小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初步形成 | 第26-28页 |
4.2.1 邓小平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中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积极实践 | 第26页 |
4.2.2 邓小平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不断总结 | 第26-28页 |
4.3 邓小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成熟与完善 | 第28-30页 |
4.4 邓小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 | 第30-31页 |
5 邓小平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实践 | 第31-35页 |
5.1 正确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并取得胜利 | 第31-33页 |
5.2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的建立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政权的巩固 | 第33-34页 |
5.3 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对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借鉴 | 第34-35页 |
6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 第35-46页 |
6.1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 第35-36页 |
6.2 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统战政策 | 第36-38页 |
6.3 民族政策问题 | 第38-40页 |
6.4 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 第40-41页 |
6.5 对干部的使用和培养问题 | 第41-43页 |
6.6 有关军队指挥权问题 | 第43-46页 |
7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