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一、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概述 | 第12-16页 |
| (一)我国反腐工作的立法进程 | 第12-13页 |
| (二)我国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具体立法 | 第13-14页 |
| (三)我国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立法意义 | 第14-16页 |
| 1.填补立法空白,防止权力滥用 | 第14页 |
| 2.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接轨 | 第14-16页 |
| 二、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侵犯的法益 | 第16-20页 |
| (一)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侵犯的法益的观点纷争 | 第16-19页 |
| 1.国外对贿赂犯罪侵犯的法益的界定 | 第16-17页 |
| 2.我国对贿赂犯罪侵犯的法益的界定 | 第17-19页 |
| (二)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法益的界定 | 第19-20页 |
| 三、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客观行为 | 第20-30页 |
| (一)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行为方式 | 第20-21页 |
| (二)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行贿内容 | 第21-23页 |
| (三)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行为对象 | 第23-30页 |
| 1.“近亲属”的认定 | 第24-26页 |
| 2.“关系密切人”的认定 | 第26-28页 |
| 3.“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 | 第28-30页 |
| 四、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 | 第30-34页 |
| (一)“不正当利益”的范围 | 第30-31页 |
| (二)“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 第31-34页 |
| 五、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未遂形态 | 第34-38页 |
| (一)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 | 第34页 |
| (二)对有影响力人员行贿罪的未遂标准认定 | 第34-38页 |
| 结语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