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公司资本制与认缴资本制 | 第10-17页 |
(一)公司资本制的具体类型 | 第10-12页 |
1.法定资本制 | 第10页 |
2.授权资本制 | 第10-11页 |
3.折衷资本制 | 第11-12页 |
(二)我国公司资本制的历史演变 | 第12-13页 |
(三)认缴资本制的概念和特点 | 第13-17页 |
1.认缴资本制的概念 | 第13页 |
2.认缴资本制的特点 | 第13-17页 |
二、认缴资本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7-23页 |
(一)债权人保护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1.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完善公司制度 | 第17-18页 |
2.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资本运作安全 | 第18页 |
3.提高公司竞争力,培育健康市场 | 第18页 |
(二)认缴资本制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冲击 | 第18-23页 |
1.资本担保功能的丧失 | 第19页 |
2.实缴期不确定或过长不利于债权人财产安全 | 第19-20页 |
3.债权人了解公司信用成本加重 | 第20页 |
4.债权人追偿救济途径的缺失 | 第20-21页 |
5.“抽逃出资”严重侵害债权人利益 | 第21-23页 |
三、认缴资本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对策 | 第23-32页 |
(一)设定盈余分配最低额构建资本担保 | 第23页 |
(二)股东出资责任加速到期,保障财产安全 | 第23-25页 |
(三)构建公司资本信息公开透明制度,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 第25-28页 |
1.建立完善公司信息报告公示制度 | 第25-26页 |
2.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及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 第26-27页 |
3.建立完善公司信用披露机制 | 第27-28页 |
(四)扩大公司法人人格否认适用,提供救济途径 | 第28-31页 |
1.细化资本显著不足的标准 | 第28-29页 |
2.明确人格混同的界限 | 第29-30页 |
3.运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承担债权救济责任 | 第30-31页 |
(五)重构“抽逃出资”的刑法惩处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