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防洪工程论文

红寺堡鲁家窑移民新村防洪及雨水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8页
    1.1 引言第7-8页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1 选题来源第8页
        1.2.2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8页
    1.3 国内外雨水再利用研究现状第8-12页
        1.3.1 国外雨水再利用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雨水再利用现状第10-12页
    1.4 国内外防洪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1 国外防洪现状第12-13页
        1.4.2 国内防洪现状第13-14页
    1.5 国内外污水再利用研究现状第14-16页
        1.5.1 国外污水再利用研究现状第14页
        1.5.2 国内污水再利用研究现状第14-16页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1.6.1 研究内容第16页
        1.6.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6.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再利用理论分析第18-26页
    2.1 水资源的概念第18页
    2.2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的现状第18-21页
    2.3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再利用体系第21-26页
        2.3.1 体系的指导思想第21-23页
        2.3.2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第23页
        2.3.3 农村雨水再利用体系的内涵及目标第23页
        2.3.4 农村雨水再利用体系的组成第23-24页
        2.3.5 干旱区农村水资源再利用体系水质评价标准第24-26页
第三章 鲁家窑概况及水资源再利用可行性研究第26-33页
    3.1 鲁家窑移民新村概况第26-29页
        3.1.1 地形地貌第26页
        3.1.2 地理位置第26-27页
        3.1.3 气候情况第27-28页
        3.1.4 洪水资料第28页
        3.1.5 社会经济状况第28-29页
    3.2 红寺堡用水概况第29-31页
    3.3 防洪及水资源再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第31-33页
        3.3.1 防洪及雨水利用的必要性第31-32页
        3.3.2 雨水利用的可行性第32-33页
第四章 防洪及雨水利用处理技术方案设计第33-43页
    4.1 设计概述第33页
        4.1.1 设计依据第33页
        4.1.2 规范及标准第33页
    4.2 集雨系统第33-35页
        4.2.1 雨水利用的基本途径第33-34页
        4.2.2 雨水收集利用第34-35页
    4.3 防洪排水系统总体布置第35-38页
        4.3.1 防洪排水系统标准第35页
        4.3.2 防洪排水系统方案对比第35-38页
    4.4 净化系统第38-41页
        4.4.1 工程设计第38-41页
        4.4.2 地埋式一体化水处理系统特点第41页
        4.4.3 滞洪区蓄水池设计第41页
    4.5 水资源再利用第41-42页
    4.6 防洪及水资源再利用综合评价第42-43页
        4.6.1 经济评价第42页
        4.6.2 社会效益第42页
        4.6.3 环境效益第42-43页
总结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城郊绿地景观设计与树种配置研究
下一篇:重力坝坝踵温度应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