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

D~+→(?)~0e+v_e,D~+→K_s~0K_s~0K~+(π~+),D~0→K_s~0K_s~0和D~0→K_s~0K_s~0K_s~0分支比的测量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粒子物理学第10-14页
        1.1.1 夸克模型第10-11页
        1.1.2 标准模型第11-14页
    1.2 论文选题动机第14-16页
第二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第16-24页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第16-17页
    2.2 北京谱仪(BESⅢ)第17-24页
        2.2.1 束流管第17-18页
        2.2.2 主漂移室(MDC)第18页
        2.2.3 飞行时间计数器(Time Of Flight)第18-19页
        2.2.4 电磁量能器(EMC)第19-20页
        2.2.5 μ子鉴别器(MUC)第20-21页
        2.2.6 超导磁体(Superconducting Magnet)第21页
        2.2.7 触发判选系统第21-22页
        2.2.8 数据获取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第22-23页
        2.2.9 离线数据分析系统(Offline Data Analysis System)第23-24页
第三章 粒子鉴别第24-30页
    3.1 粒子鉴别系统第24-27页
        3.1.1 电离能损第24页
        3.1.2 飞行时间第24-25页
        3.1.3 沉积能量第25-26页
        3.1.4 穿透深度第26-27页
    3.2 粒子鉴别方法第27-30页
        3.2.1 置信度方法第27-29页
        3.2.2 电子的鉴别条件第29页
        3.2.3 π/K介子的鉴别条件第29-30页
第四章 D~+→(?)~0e+v_e绝对分支比的测量第30-45页
    4.1 研究方法第30-31页
    4.2 单标记事例第31-34页
        4.2.1 事例挑选第31-32页
        4.2.2 单标记事例总数第32-34页
    4.3 双标记事例第34-37页
        4.3.1 双标记事例挑选第34-35页
        4.3.2 双标记事例数第35-37页
    4.4 衰变分支比的测量第37-40页
        4.4.1 重建效率第37-39页
        4.4.2 绝对分支比第39-40页
    4.5 系统误差第40-43页
        4.5.1 单标记D~-介子数第40页
        4.5.2 ΔE要求第40页
        4.5.3 M_(BC)要求第40-42页
        4.5.4 K_S~0质量窗第42页
        4.5.5 π~0介子重建效率第42页
        4.5.6 e~±寻迹效率和鉴别效率第42页
        4.5.7 多余光子能量要求第42页
        4.5.8 U_(miss)分布拟合第42页
        4.5.9 χ_1~2+χ_1~2选择第42页
        4.5.10 K_S~0重建效率第42-43页
        4.5.11 蒙特卡罗统计涨落第43页
        4.5.12 K~0介子衰变分支比第43页
    4.6 数据蒙卡分布比较第43页
    4.7 Β(D~0→K~-e+v_e)/Γ(D~+→(?)~0e+v_e)的值第43-45页
第五章 D~+→K_S~0K_S~0K~+(π~+),D~0→K_S~0K_S~0和D~0→K_S~0K_S~0K_S~0分支比的测量第45-69页
    5.1 事例挑选第45-49页
        5.1.1 带电径迹第45页
        5.1.2 粒子鉴别(PID)第45-46页
        5.1.3 K_S~0的重建第46-47页
        5.1.4 ΔE选择条件第47-49页
    5.2 各道事例数第49-59页
        5.2.1 数据束流约束质量谱的拟合第49-50页
        5.2.2 背景研究第50-57页
        5.2.3 各道的净事例数第57-59页
    5.3 各道的分支比第59-61页
        5.3.1 各道的探测效率第59-60页
        5.3.2 各道的分支比第60-61页
    5.4 系统误差第61-66页
        5.4.1 D~+D~-(或D~0D~0)过程的截面第61页
        5.4.2 积分亮度第61页
        5.4.3 K、π寻迹效率第61-62页
        5.4.4 K、π粒子鉴别第62-63页
        5.4.5 K_S~0重建效率第63页
        5.4.6 ΔE要求第63页
        5.4.7 M_(BC)拟合第63-64页
        5.4.8 引用分支比第64页
        5.4.9 蒙特卡罗统计涨落第64页
        5.4.10 K_S~0边带区范围第64页
        5.4.11 峰状背景归一化系数第64-65页
        5.4.12 产生子第65-66页
        5.4.13 总系统误差第66页
    5.5 数据蒙卡分布比较第66-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SG-6对HCMV感染引起的TNF-α和IL-6表达水平下调的研究
下一篇:二维CrN纳米片的弹性与磁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