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玄武岩地下水系统研究 | 第13-14页 |
1.2.2 高速公路对水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技术研究 | 第14-16页 |
1.2.3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 第16-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区域及工程概况 | 第20-29页 |
2.1 区域概况 | 第20-25页 |
2.1.1 靖宇县自然概况 | 第20-22页 |
2.1.2 靖宇县矿泉水保护区概况 | 第22页 |
2.1.3 鹤大高速公路概况 | 第22-25页 |
2.2 区域地质条件 | 第25-26页 |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29页 |
第3章. 研究区玄武岩特征及分布 | 第29-41页 |
3.1 保护区玄武岩特征 | 第29-31页 |
3.2 水文地质物探 | 第31-32页 |
3.3 玄武岩分布的物探解译 | 第32-41页 |
第4章. 建设项目对矿泉水影响分析 | 第41-55页 |
4.1 矿泉水水量影响 | 第41-46页 |
4.1.1 三角堰流量测验方法简介 | 第41-42页 |
4.1.2 断面法简介 | 第42页 |
4.1.3 三角堰测流基本情况 | 第42-43页 |
4.1.4 断面法测流基本情况 | 第43-46页 |
4.2 矿泉水水质影响 | 第46-52页 |
4.2.1 单项组分评价法 | 第47-50页 |
4.2.2 综合评价法 | 第50-52页 |
4.3 矿泉水补给条件影响 | 第52-55页 |
4.3.1 地质条件的改变 | 第52页 |
4.3.2 穿越矿泉水补给范围 | 第52-55页 |
第5章. 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第55-66页 |
5.1 植被影响 | 第55-59页 |
5.2 土壤和湿地影响 | 第59-66页 |
5.2.1 土壤水分影响 | 第59-64页 |
5.2.2 湿地影响 | 第64-66页 |
第6章. 建设项目对矿泉水影响预测分析 | 第66-81页 |
6.1 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66-67页 |
6.2 地下水数学模型 | 第67-69页 |
6.2.1 地下水水流数学模型 | 第67-68页 |
6.2.2 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学模型 | 第68-69页 |
6.3 地下水水流模型建立 | 第69-74页 |
6.3.1 初始条件输入 | 第69页 |
6.3.2 边界条件输入 | 第69页 |
6.3.3 水文地质参数输入 | 第69-73页 |
6.3.4 源汇项处理 | 第73页 |
6.3.5 时间离散 | 第73页 |
6.3.6 空间离散 | 第73-74页 |
6.4 模型的识别和校正 | 第74-76页 |
6.5 地下水系统均衡分析 | 第76页 |
6.6 地下水污染方案设定 | 第76-77页 |
6.7 地下水污染预测 | 第77-81页 |
6.7.1 方案一预测结果 | 第77-78页 |
6.7.2 方案二预测结果 | 第78-81页 |
第7章. 矿泉水保护措施及建议 | 第81-84页 |
7.1 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 | 第81页 |
7.2 地下水污染处理措施 | 第81-82页 |
7.3 矿泉水水量监测与保护措施 | 第82-84页 |
第8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