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眼底视网膜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眼底视网膜结构介绍第10-11页
        1.1.2 图像处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第11页
    1.2 眼底图像采集第11-12页
    1.3 数据集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第13页
    1.5 文章的整体结构第13-15页
第2章 眼底视网膜结构检测方法综述第15-24页
    2.1 视盘检测方法综述第15-18页
        2.1.1 利用视盘区域亮度和形状信息检测视盘中心第16-17页
        2.1.2 利用血管信息检测视盘中心第17-18页
    2.2 视网膜血管检测方法综述第18-22页
        2.2.1 窗口匹配滤波第19页
        2.2.2 血管跟踪技术第19页
        2.2.3 形态学技术第19-21页
        2.2.4 分类器技术第21-22页
    2.3 黄斑检测方法综述第22-23页
        2.3.1 灰度直接法第22-23页
        2.3.2 辅助信息法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视盘检测与识别第24-38页
    3.1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24-25页
    3.2 眼底图像预处理第25-28页
        3.2.1 提取感兴趣区域第25-26页
        3.2.2 图像灰度化第26-28页
    3.3 视盘半径的估计第28-29页
    3.4 视盘区域分割第29-35页
        3.4.1 提取候选区域第29-32页
        3.4.2 基于灰度方差的定位算法第32-33页
        3.4.3 基于模板匹配的定位算法第33-35页
    3.5 实验结果第35-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黄斑检测与识别第38-52页
    4.1 本章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4.2 眼底图像预处理第40-41页
    4.3 视网膜血管提取第41-45页
        4.3.1 眼底图像的血管特征分析第41-42页
        4.3.2 利用二维离散小波提取血管第42-45页
    4.4 基于最小二乘法确定黄斑中心候选点第45-47页
    4.5 基于灰度信息的黄斑定位算法第47-49页
    4.6 实验结果第49-51页
    4.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2-54页
    5.1 本文总结第52-53页
    5.2 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人数据管理系统基础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LTCP特征的计算机生成图像盲鉴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