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红豆杉、紫杉论文

秦岭太白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特征及其与生境因子关系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4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1.1 红豆杉资源分布研究第11-12页
        1.1.2 红豆杉有效成分及影响因素研究第12页
        1.1.3 红豆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第12页
        1.1.4 红豆杉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研究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1 秦岭太白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第13页
        1.2.2 秦岭太白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第13页
        1.2.3 秦岭太白山南方红豆杉种混交群落特征及其生境响应第13-14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第14-1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4页
    2.2 研究区南方红豆杉种群概况第14-15页
    2.3 研究方案第15页
    2.4 研究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三章 秦岭太白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第17-27页
    3.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3.1.1 种群大小级结构划分第17页
        3.1.2 种群高度级结构与动态第17-18页
        3.1.3 种群静态生命表的编制和生存分析第18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18-25页
        3.2.1 南方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第18-19页
        3.2.2 南方红豆杉种群高度结构第19-20页
        3.2.3 南方红豆杉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第20-25页
    3.3 小结第25-27页
第四章 秦岭太白山南方红豆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第27-33页
    4.1 研究方法第27-29页
        4.1.1 聚集度指标计算第27-29页
        4.1.2 集群分布格局尺度的判定第29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29-31页
        4.2.1 不同取样面积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比较第29-31页
        4.2.2 不同龄级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第31页
    4.3 小结第31-33页
第五章 秦岭太白山南方红豆杉混交群落特征及其生境响应第33-45页
    5.1 研究方法第33-36页
        5.1.1 物种多样性计算第33-34页
        5.1.2 重要值计算第34页
        5.1.3 种群生态位计算第34-35页
        5.1.4 地形因子及其标准化第35-36页
    5.2 结果分析第36-43页
        5.2.1 生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第36-40页
        5.2.2 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与生境因子关系第40-42页
        5.2.3 南方红豆杉种群的最适生境条件分析第42-43页
    5.3 小结第43-45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45-47页
    6.1 研究结论第45-46页
        6.1.1 种群结构与数量特征第45页
        6.1.2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第45页
        6.1.3 南方红豆杉混交群落特征第45页
        6.1.4 生境因子对多样性的影响第45页
        6.1.5 南方红豆杉种群分布与生境因子关系第45页
        6.1.6 南方红豆杉种群最适生境条件分析第45-46页
    6.2 研究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10a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延安城区主要林木病虫害及其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