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丘陵地区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的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地源热泵系统概述 | 第13-17页 |
1.2.1 地源热泵系统简介 | 第13-14页 |
1.2.2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15-17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中南丘陵地区某展示馆动态负荷特征分析 | 第19-31页 |
2.1 模拟工具简介 | 第19-20页 |
2.1.1 建模工具 | 第19页 |
2.1.2 负荷计算工具 | 第19-20页 |
2.2 展示馆全年逐时负荷 | 第20-26页 |
2.2.1 展示管建筑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2.2.2 展示馆全年逐时负荷模拟 | 第21-26页 |
2.3 地源热泵系统动态负荷特性分析 | 第26-30页 |
2.3.1 地源热泵系统承担的建筑负荷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2.3.2 地埋管负荷特性分析 | 第28-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土壤热平衡的模拟分析 | 第31-45页 |
3.1 土壤热物性参数 | 第31-33页 |
3.1.1 热扩散系数 | 第31页 |
3.1.2 容积热容 | 第31-32页 |
3.1.3 导热系数 | 第32页 |
3.1.4 初始温度 | 第32-33页 |
3.2 热物性测试 | 第33-35页 |
3.2.1 热物性测试原理 | 第33-34页 |
3.2.2 测试结果 | 第34-35页 |
3.3 埋管设计参数对土壤平均温度的影响 | 第35-42页 |
3.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3.3.2 模型的验证 | 第37-38页 |
3.3.3 土壤平均温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3.4 埋管设计参数对土壤平均温度的影响程度 | 第42-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地源侧管网特性分析 | 第45-59页 |
4.1 地源侧管网系统 | 第45-47页 |
4.1.1 埋管方式 | 第45页 |
4.1.2 管材 | 第45页 |
4.1.3 管网水力计算方法 | 第45-47页 |
4.2 单个分区特性分析 | 第47-50页 |
4.2.1 建模软件简介 | 第47页 |
4.2.2 管网局部构件的简化 | 第47-48页 |
4.2.3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的分析 | 第48-50页 |
4.3 地源侧管网整体特性分析 | 第50-54页 |
4.3.1 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4.3.2 管网分段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4.3.3 管网水力特性曲线 | 第53-54页 |
4.4 水泵的选型 | 第54-57页 |
4.4.1 水泵的性能曲线 | 第54-56页 |
4.4.2 水泵与管网的匹配 | 第56页 |
4.4.3 水泵的选型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的模拟分析 | 第59-80页 |
5.1 地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59-65页 |
5.1.1 单级热泵机组的数学模型 | 第59-62页 |
5.1.2 无级控制器的数学模型 | 第62-64页 |
5.1.3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5.2 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特性分析 | 第65-67页 |
5.2.1 土壤平均温度的模拟结果 | 第65页 |
5.2.2 埋管进出口温度的模拟结果 | 第65-67页 |
5.2.3 钻井换热能力的模拟结果 | 第67页 |
5.3 管网水力特性与土壤热平衡的关系 | 第67-71页 |
5.3.1 钻井深度变化的模拟结果 | 第67-69页 |
5.3.2 钻井间距变化的模拟结果 | 第69-71页 |
5.4 基于系统能效的参数优化 | 第71-78页 |
5.4.1 地埋管侧输送系统综合COP | 第71-72页 |
5.4.2 钻井深度的优化 | 第72-74页 |
5.4.3 钻井间距的优化 | 第74-75页 |
5.4.4 埋管长度的优化 | 第75-76页 |
5.4.5 埋管形式的优化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