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数控技术与数控车床 | 第8-13页 |
1.1.1 数控技术 | 第8-10页 |
1.1.2 数控车床 | 第10-13页 |
1.2 数控车床的研究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3-16页 |
1.2.1 数控车床的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2.2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数控机床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6页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3.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2 数控车床的滚珠丝杠副传动分析 | 第18-24页 |
2.1 滚珠丝杠副的基本传动形式 | 第19页 |
2.2 滚珠丝杠副的选择原则 | 第19-20页 |
2.3 滚珠丝杠的受力分析 | 第20-22页 |
2.3.1 承载力分析 | 第20-21页 |
2.3.2 稳定性分析 | 第21页 |
2.3.3 静刚度分析 | 第21-22页 |
2.4 滚珠丝杠副的渐进性误差 | 第22-24页 |
3 数控车床的加工误差理论分析 | 第24-33页 |
3.1 数控车床的位置误差 | 第24-26页 |
3.1.1 位置误差的分类 | 第24-26页 |
3.1.2 位置误差的补偿 | 第26页 |
3.2 数控车床的反向间隙误差 | 第26-33页 |
3.2.1 反向间隙误差的形成原因 | 第26-27页 |
3.2.2 反向间隙误差的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2.3 反向间隙误差的补偿原理 | 第28-29页 |
3.2.4 反向间隙误差的补偿步骤 | 第29-30页 |
3.2.5 反向间隙大小的计算 | 第30-33页 |
4 数控车床反向间隙误差的检测与控制 | 第33-44页 |
4.1 反向间隙误差的检测 | 第33-38页 |
4.1.1 用杠杆千分表检测反向间隙 | 第33-35页 |
4.1.2 用激光干涉仪检测反向间隙 | 第35-38页 |
4.2 反向间隙误差的控制 | 第38-44页 |
4.2.1 机械调整法控制反向间隙 | 第38页 |
4.2.2 数控程序法排除反向间隙 | 第38-40页 |
4.2.3 系统参数补偿法消除反向间隙 | 第40-44页 |
5 数控车床反向间隙误差控制的实验研究 | 第44-66页 |
5.1 反向间隙误差的实例分析 | 第44-50页 |
5.1.1 工艺过程分析 | 第47页 |
5.1.2 数控编程分析 | 第47-49页 |
5.1.3 零件误差分析 | 第49-50页 |
5.2 反向间隙的数据收集 | 第50-57页 |
5.2.1 杠杆千分表检测的数据收集 | 第50-51页 |
5.2.2 激光干涉仪检测的数据收集 | 第51-57页 |
5.3 反向间隙控制的实例分析 | 第57-59页 |
5.3.1 反向间隙的数控程序补偿实例 | 第57-58页 |
5.3.2 反向间隙的系统参数补偿实例 | 第58-59页 |
5.4 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59-66页 |
5.4.1 反向间隙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值对比 | 第59-61页 |
5.4.2 反向间隙误差不同控制方法补偿后的误差值对比 | 第61-64页 |
5.4.3 反向间隙误差的检测与控制方法选择参照表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附录A:螺纹阶台轴的零件图 | 第67-70页 |
附录B:数控车床加工螺纹阶台轴的编程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