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大兴安岭地区提升生态治理能力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2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第19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研究路线与创新点第21-22页
        1.4.1 研究路线第21页
        1.4.2 创新点第21-22页
2 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理论基础第22-28页
    2.1 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基本理论第22-25页
        2.1.1 地方政府的内涵第22页
        2.1.2 生态治理的内涵第22-23页
        2.1.3 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内涵第23页
        2.1.4 生态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第23-25页
    2.2 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相关理论第25-28页
        2.2.1 生态治理理论第25页
        2.2.2 协同治理理论第25-26页
        2.2.3 政府职能理论第26-28页
3 大兴安岭地方政府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8-32页
    3.1 大兴安岭地方政府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3.1.1 民众参与生态治理积极性不高第28页
        3.1.2 政府间、部门间缺少生态治理合作第28-29页
        3.1.3 生态治理资金不足第29页
        3.1.4 官员缺乏生态治理的责任意识第29-30页
    3.2 大兴安岭地方政府生态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0-32页
        3.2.1 政府缺乏调动民众参与生态治理的能力第30页
        3.2.2 地方政府间生态协同治理能力弱第30-31页
        3.2.3 地方政府缺乏生态治理资金筹集的能力第31页
        3.2.4 激励官员积极从事生态治理的能力弱第31-32页
4 国外典型城市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经验与借鉴第32-38页
    4.1 华盛顿州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典型做法第32-33页
        4.1.1 完善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第32页
        4.1.2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第32-33页
        4.1.3 重视技术研发和推广第33页
        4.1.4 多元化的政策措施协同促进环境治理第33页
    4.2 德国埃朗根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的典型做法第33-35页
        4.2.1 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第34页
        4.2.2 法律保证与完善的管理体制第34页
        4.2.3 多种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第34-35页
    4.3 日本北九州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典型做法第35-36页
        4.3.1 完善相关法律第35页
        4.3.2 强化管理体制及资金投入力度第35-36页
        4.3.3 加强信息公开及环保教育第36页
    4.4 西方国家典型城市经验对大兴安岭地方政府的启示第36-38页
        4.4.1 完善相关立法第36页
        4.4.2 合理发挥政府作用第36-37页
        4.4.3 健全管理机构第37页
        4.4.4 群众广泛参与生态治理第37-38页
5 提升大兴安岭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对策第38-43页
    5.1 提高增强各方主体生态治理意识的能力第38-39页
        5.1.1 增强地方政府自身生态治理意识第38页
        5.1.2 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第38-39页
    5.2 借助协同治理增强地方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第39-40页
        5.2.1 明确各主体生态利益第39页
        5.2.2 界定不同地区生态产权第39-40页
        5.2.3 建立生态协同治理机制第40页
    5.3 增强生态治理资金支持能力第40-42页
        5.3.1 建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补偿机制第40页
        5.3.2 确定合理补偿标准,扩宽筹资方式第40-41页
        5.3.3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第41-42页
    5.4 建立官员生态治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第42-43页
        5.4.1 建立官员生态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42页
        5.4.2 明确政府官员生态治理责任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8-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初始孔隙多孔物料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我国环境规制影响环境效率的机制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