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农民工权利与社会公正、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 第18-24页 |
2.1 农民工与农民工权利的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民工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2 农民工权利的界定 | 第19-20页 |
2.2 社会公正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权利保障与社会公正的关系 | 第21-24页 |
2.3.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3.2 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权利的逻辑关系 | 第22页 |
2.3.3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民工权利保障与社会公正的逻辑关系 | 第22-24页 |
第3章 社会公正视域下农民工权利保障的理论依据 | 第24-36页 |
3.1 古代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公正的重要论述 | 第24-26页 |
3.1.1 古代中国著名思想家对公正问题的探讨 | 第24-25页 |
3.1.2 古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对公正问题的探讨 | 第25-26页 |
3.2 近现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关于社会公正的重要论述 | 第26-28页 |
3.2.1 近代西方著名学者对社会公正问题的探讨 | 第26-27页 |
3.2.2 现代西方著名学者对社会公正问题的探讨 | 第27-28页 |
3.3 马列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公正的重要论述 | 第28-36页 |
3.3.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29-30页 |
3.3.2 列宁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30-31页 |
3.3.3 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31-32页 |
3.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的社会公正思想 | 第32-36页 |
第4章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权利保障方面的公正缺失 | 第36-47页 |
4.1 在政治方面,话语权与参与权严重缺失 | 第36-38页 |
4.1.1 话语权薄弱 | 第36-37页 |
4.1.2 参与权虚化 | 第37-38页 |
4.2 在经济方面,社会经济权利受损严重 | 第38-41页 |
4.2.1 高房价、落户难迫使农民工蜗居城市一隅 | 第38-40页 |
4.2.2 按时取酬难度大,就业歧视此消彼长 | 第40-41页 |
4.3 在文化方面,教育公正难兑现 | 第41-43页 |
4.3.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普及率低 | 第41-42页 |
4.3.2 随迁子女受教育权遭受严重侵害 | 第42-43页 |
4.4 在社会方面,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认同任重道远 | 第43-45页 |
4.4.1 社保体系不适应其需要,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严重 | 第43-44页 |
4.4.2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认同难度大 | 第44-45页 |
4.5 在生态方面,工业污染转移,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 第45-47页 |
第5章 切实保障农民工权利以维护社会公正的实现路径 | 第47-59页 |
5.1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其享有更多的参与感 | 第47-49页 |
5.1.1 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的人民主体性 | 第47-48页 |
5.1.2 优化人大代表结构,提高农民工的政治话语权 | 第48页 |
5.1.3 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确保农民工的“人权相随” | 第48-49页 |
5.2 保护农民工的社会经济权利,提高经济共享感 | 第49-52页 |
5.2.1 控制商品房价格,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 第49-50页 |
5.2.2 多举措协同推进,妥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 第50-51页 |
5.2.3 规范农民工就业市场,逐步消除侵权行为 | 第51-52页 |
5.3 改革职业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教育公平感 | 第52-54页 |
5.3.1 改革职业教育 | 第52-53页 |
5.3.2 坚持教育优先,缓解教育不公 | 第53-54页 |
5.3.3 提高自身素质,明确心理认同,增强维权意识 | 第54页 |
5.4 完善社保体系,提高社会认同感与融入感 | 第54-57页 |
5.4.1 建立适应农民工需要的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55页 |
5.4.2 大众传媒应摒弃“媒介偏见”,公正客观地重塑农民工形象 | 第55-56页 |
5.4.3 社会各界须给予农民工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 | 第56-57页 |
5.5 加强污染转移监管力度,增强农民工的生态意识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