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的土壤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现状 | 第8-14页 |
|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 ·马尾松混交林营造历史回顾 | 第8-9页 |
| ·土壤水文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土壤养分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4-16页 |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 ·地质地貌 | 第14页 |
| ·气候 | 第14页 |
| ·土壤 | 第14-15页 |
| ·植被 | 第15页 |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15-16页 |
| 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林分结构测定方法 | 第16页 |
| ·林分枯落物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 ·土壤水文测定方法 | 第17页 |
| ·土壤养分指标测定方法 | 第17页 |
| ·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4 马尾松林分特征 | 第20-32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树种组成 | 第20-23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树高胸径分布特征 | 第23-27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生物多样性 | 第27-30页 |
| ·乔木层生物多样性 | 第27页 |
| ·灌草层生物多样性 | 第27-28页 |
| ·群落总体生物多样性 | 第28-29页 |
| ·生物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5 马尾松不同树种混交林生态水文特征 | 第32-62页 |
| ·枯落物水文特征 | 第32-36页 |
| ·枯落物储量特征 | 第32-33页 |
| ·枯落物持水特征 | 第33-34页 |
| ·枯落物吸水特征 | 第34-35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对枯落物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 ·土壤水文特征 | 第36-48页 |
|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特征 | 第37-40页 |
| ·土壤贮水性特征 | 第40-41页 |
| ·土壤入渗特征 | 第41-44页 |
| ·土壤入渗与十壤物理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对土壤水文的影响 | 第45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水文特征评价 | 第45-48页 |
| ·土壤养分特征 | 第48-59页 |
| ·士壤PH值和有机质分析 | 第48-49页 |
|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分析 | 第49-50页 |
| ·土壤全量和速效量养分的含量分析 | 第50-55页 |
| ·土壤养分统计分析 | 第55页 |
| ·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 | 第55-56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林分结构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56-57页 |
|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土壤养分特征评价 | 第57-59页 |
| ·小结 | 第59-62页 |
| 6 不同类型马尾松混交林生态水文特征评价 | 第62-72页 |
| ·体系指标构建 | 第62-65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6-70页 |
| ·指标标准化结果 | 第66-67页 |
| ·权重确定结果 | 第67-68页 |
| ·评价结果 | 第68-70页 |
| ·小结 | 第70-72页 |
| 7 结论与讨论 | 第72-76页 |
| ·结论 | 第72-73页 |
| ·讨论 | 第73-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个人简介 | 第80-81页 |
| 导师简介 | 第81-82页 |
| 成果目录清单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