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选题目的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2 旅游形象、定位与传播 | 第13-22页 |
2.1 旅游资源的形象打造 | 第13-15页 |
2.1.1 旅游资源及其属性特征 | 第13-14页 |
2.1.2 形象的内涵及其塑造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2.1.3 旅游资源的形象塑造与物的符号化 | 第15页 |
2.2 旅游形象的独特定位 | 第15-18页 |
2.2.1 旅游形象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5-16页 |
2.2.2 定位及其旅游形象的定位 | 第16-17页 |
2.2.3 旅游形象的独特定位与符号化过程中的“片面化” | 第17-18页 |
2.3 旅游形象的传播设计 | 第18-19页 |
2.3.1 旅游形象的传播要素 | 第18页 |
2.3.2 旅游形象传播定义及其传播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2.3.3 旅游形象的传播设计与符号传递 | 第19页 |
2.4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 | 第19-22页 |
2.4.1 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 第20页 |
2.4.2 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 第20页 |
2.4.3 旅游业对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0-22页 |
3 东营旅游形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24页 |
3.1 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形象重塑问题 | 第22页 |
3.2 由资源属性所决定的旅游形象季节性强的问题 | 第22-23页 |
3.3 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所导致的形象差的问题 | 第23页 |
3.4 旅游宣传口号众多导致的形象模糊问题 | 第23-24页 |
4 东营旅游资源形象定位的潜力与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4页 |
4.1 东营旅游资源概况 | 第24-27页 |
4.1.1 自然旅游资源 | 第24-25页 |
4.1.2 人文旅游资源 | 第25-26页 |
4.1.3 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26-27页 |
4.1.4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 | 第27页 |
4.2 东营旅游资源形象定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4页 |
4.2.1 东营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 | 第28页 |
4.2.2 东营旅游形象的受众感知分析 | 第28-31页 |
4.2.3 东营旅游形象的竞争者分析 | 第31-34页 |
5 东营旅游形象定位及口号 | 第34-37页 |
5.1 旅游形象定位的原则及方法 | 第34-35页 |
5.1.1 如何为东营旅游形象定位 | 第35页 |
5.2 旅游形象宣传口号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35-36页 |
5.2.1 东营旅游形象的口号设计 | 第36页 |
5.3 旅游形象定位不可忽视传播工作 | 第36-37页 |
6 东营旅游形象传播战略的设计 | 第37-43页 |
6.1 旅游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 | 第37-39页 |
6.1.1 东营旅游形象的文化属性 | 第38页 |
6.1.2 东营旅游形象的文化传播战略 | 第38-39页 |
6.2 旅游形象与品牌 | 第39-43页 |
6.2.1 东营旅游形象的品牌化考察 | 第40-41页 |
6.2.2 东营旅游形象的品牌传播战略 | 第41-43页 |
7 东营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 | 第43-48页 |
7.1 多媒介传播策略 | 第43-44页 |
7.1.1 充分利用传统媒介的优势 | 第43页 |
7.1.2 合理使用新型媒介 | 第43-44页 |
7.2 广告策略 | 第44-45页 |
7.3 公共关系策略 | 第45-47页 |
7.4 人际传播策略 | 第47-48页 |
8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