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1.1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古河道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国外古河道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古河道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 2.2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0-21页 |
| 2.3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1-22页 |
| 2.4 沂河现代河道特征 | 第22-23页 |
| 3 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23-34页 |
| 3.1 解家庄段古河道分析 | 第23-27页 |
| 3.1.1 物探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 3.1.2 钻探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 3.2 柳杭段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27-29页 |
| 3.3 九曲段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29-31页 |
| 3.4 G327段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31-32页 |
| 3.5 开罗大桥段古河槽地质剖面分析 | 第32-34页 |
| 4 末次盛冰期临沂市区段的沂河古河道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 4.1 末次盛冰期临沂市区段的沂河古河道形态参数 | 第34-35页 |
| 4.2 末次盛冰期临沂市区段的沂河古河道特征 | 第35-38页 |
| 4.2.1 临沂市区段沂河古河槽从上游至下游宽深比不断增大 | 第35页 |
| 4.2.2 临沂市区段的沂河古河道从上游至下游均为辫状河型 | 第35-37页 |
| 4.2.3 临沂市区段的沂河古河道从上游至下游的纵比降变化趋势 | 第37-38页 |
| 4.3 末次盛冰期临沂市区段的沂河古河道特征原因分析 | 第38-39页 |
| 4.3.1 古河道逐渐变宽变浅、呈现辫状河特征的原因 | 第38页 |
| 4.3.2 沂河古河道从上游至下游纵比降变化趋势的原因 | 第38-39页 |
| 4.4 九曲沂河大桥段至G327沂河大桥段沂河河道演变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1-44页 |
| 5.1 结论 | 第41-42页 |
| 5.2 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