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二、研究视角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范围界定 | 第14-17页 |
一、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二、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共生性分析 | 第17-24页 |
第一节 盈余管理存在的必然性分析 | 第17-18页 |
一、盈余管理的界定 | 第17页 |
二、制度不完全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 | 第17页 |
三、盈余管理存在动机驱使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是经济活动中的契约 | 第18-21页 |
一、生物资产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生物资产的特征 | 第19页 |
三、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 | 第19-21页 |
四、生物资产会计准则是一项经济契约 | 第21页 |
第三节 契约的不完全使利用生物资产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 第21-24页 |
一、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准则的制定为盈余管理提供空间 | 第21-22页 |
二、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准则发展滞后为盈余管理制造机会 | 第22页 |
三、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准则存在缺陷为盈余管理提供条件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空间的现实分析 | 第24-38页 |
第一节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执行情况统计 | 第24-28页 |
一、样本的选取 | 第24页 |
二、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实施现状统计 | 第24-28页 |
第二节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实施中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空间 | 第28-34页 |
一、确认环节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空间 | 第28-29页 |
二、计量环节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空间 | 第29-31页 |
三、披露环节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空间 | 第31-34页 |
第三节 产生盈余管理空间的原因分析 | 第34-38页 |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确认环节的原因分析 | 第34页 |
二、消耗性生物资产计量环节的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三、消耗性生物资产披露环节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獐子岛公司案例分析 | 第38-59页 |
第一节 案例的选择 | 第38-47页 |
一、研究选题 | 第38页 |
二、选择的思路 | 第38-39页 |
三、盈余管理的初步判定 | 第39-47页 |
第二节 獐子岛公司背景介绍 | 第47-48页 |
一、政策及行业背景 | 第47页 |
二、案例公司简介 | 第47-48页 |
三、公司内部环境 | 第48页 |
第三节 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下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第48-57页 |
一、利用后续计量归集范围广进行盈余管理 | 第50-55页 |
二、利用减值依据要求不明进行盈余管理 | 第55-56页 |
三、利用披露要求不足进行盈余管理 | 第56-57页 |
第四节 案例研究小结 | 第57-59页 |
一、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为獐子岛盈余管理提供空间 | 第57-58页 |
二、獐子岛公司治理存在弊端 | 第58页 |
三、外部监管强度不足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9-6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一、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制定为盈余管理提供空间 | 第59页 |
二、公司治理不健全加大会计准则执行中的盈余管理空间 | 第59-60页 |
三、外部监管缺失扩大企业利用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 第60页 |
第二节 基于生物资产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监管思考 | 第60-64页 |
一、完善生物资产会计准则的制定 | 第60-63页 |
二、健全公司治理 | 第63页 |
三、加强外部监管 | 第63-64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4-65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64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