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国家公债、债券、外债论文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程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0-13页
        1.3.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模第11-12页
        1.3.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程度第12页
        1.3.3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措施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3-15页
第2章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述第15-21页
    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定义第15页
    2.2 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的构成第15-17页
    2.3 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第17-21页
        2.3.1 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一致第17-18页
        2.3.2 地方政府自主权不充分第18页
        2.3.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完善第18-19页
        2.3.4 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紧密度高第19-21页
第3章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第21-25页
    3.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衡量的标准第21-22页
        3.1.1 依照绝对标准进行度量第21页
        3.1.2 依照相对标准进行度量第21-22页
    3.2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第22-25页
第4章 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途径第25-30页
    4.1 省级地方政府与银行贷款间风险第25-26页
    4.2 省级地方政府与政府融资平台间风险第26-27页
    4.3 省级地方政府与信托融资间风险第27-28页
    4.4 省级地方政府与委托贷款间风险第28-30页
第5章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程度第30-37页
    5.1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金融化特征第30-34页
    5.2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统计图第34-37页
        5.2.1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率统计图第34-35页
        5.2.2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程度统计图第35-37页
第6章 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化的防范和化解第37-44页
    6.1 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健全债券管理制度第37-39页
        6.1.1 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第37-38页
        6.1.2 逐步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第38-39页
    6.2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预警,创新债务化解新模式第39-40页
        6.2.1 构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第39页
        6.2.2 用PPP模式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第39-40页
    6.3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规模第40-42页
        6.3.1 加快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第40-41页
        6.3.2 完善政府分配制度第41-42页
    6.4 及时偿还地方政府债务,加强监督地方政府债务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后记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不良贷款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十堰市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