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给电子体的合成及其用于制备宽峰分布聚烯烃催化剂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前言 | 第15页 |
| ·Ziegler-Natta聚乙烯催化剂 | 第15-19页 |
|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 第16-17页 |
| ·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 | 第17页 |
| ·中密度聚乙烯(MDPE) | 第17-18页 |
| ·高密度聚乙烯(HDPE) | 第18页 |
|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 | 第18-19页 |
| ·给电子体的研究 | 第19-23页 |
| ·丙烯聚合 | 第20-23页 |
| ·乙烯聚合 | 第23页 |
| ·宽峰分布聚乙烯催化剂 | 第23-27页 |
| ·复合型催化剂 | 第24页 |
| ·单组分催化剂 | 第24-27页 |
| ·双载体催化剂 | 第27页 |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 ·试剂部分 | 第29-30页 |
|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 ·试剂处理 | 第30页 |
| ·给电子体的合成 | 第30-31页 |
| ·三乙氧基叔丁氧基硅烷(ED1) | 第30页 |
| ·三乙氧基异丙氧基硅烷(ED2) | 第30页 |
| ·二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硅烷(ED3) | 第30页 |
| ·三乙氧基(1,3-二氯丙氧基)硅烷(ED4) | 第30-3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1页 |
| ·聚合物的制备 | 第31页 |
| ·乙烯均聚合 | 第31页 |
| ·乙烯/1-己烯共聚合 | 第31页 |
| ·仪器和测试方法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3-59页 |
| ·给电子体的表征 | 第33-36页 |
| ·三乙氧基叔丁氧基硅烷(ED1) | 第33页 |
| ·三乙氧基异丙氧基硅烷(ED2) | 第33-34页 |
| ·二乙氧基异丙氧基叔丁氧基硅烷(ED3) | 第34-35页 |
| ·三乙氧基(1,3-二氯丙氧基)硅烷(ED4) | 第35-36页 |
| ·催化剂制备条件的影响 | 第36-41页 |
| ·MgCl_2溶解条件的影响 | 第36-37页 |
| ·TiCl_4滴加方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TiCl_4滴加温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给电子体结构和用量的影响 | 第39-41页 |
| ·聚合条件的影响 | 第41-44页 |
| ·Al/Ti摩尔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聚合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共聚单体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47页 |
| ·SEM分析 | 第44-46页 |
| ·WAXD分析 | 第46-47页 |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47-59页 |
| ·SEM分析 | 第47-49页 |
| ·GPC分析 | 第49-51页 |
| ·WAXD分析 | 第51-52页 |
| ·DSC分析 | 第52-53页 |
| ·~(13)C NMR分析 | 第53-55页 |
| ·FT-IR分析 | 第55-56页 |
| ·TG分析 | 第56-59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9-73页 |
| 附件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