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转子全自动平衡机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动平衡机概况 | 第12-14页 |
1.2.1 平衡机的发展及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动平衡机的理论、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内容及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平衡机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6-28页 |
2.1 转子动平衡理论 | 第16-19页 |
2.1.1 不平衡产生的原理及表示方式 | 第16-17页 |
2.1.2 不平衡的种类 | 第17-18页 |
2.1.3 刚性转子平衡原理 | 第18-19页 |
2.2 双面影响系数平衡法 | 第19-23页 |
2.2.1 影响系数标定方法 | 第20-21页 |
2.2.2 点胶校正策略 | 第21-23页 |
2.3 振动信号提取方法 | 第23-27页 |
2.3.1 傅里叶变换方法 | 第23-24页 |
2.3.2 正交相关法 | 第24-25页 |
2.3.3 最小二乘法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全自动平衡机的硬件平台 | 第28-38页 |
3.1 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第28-29页 |
3.2 系统的工作流程和机械结构 | 第29-35页 |
3.2.1 入料阶段 | 第30-31页 |
3.2.2 取料阶段 | 第31-32页 |
3.2.3 测量阶段 | 第32-34页 |
3.2.4 校正阶段 | 第34页 |
3.2.5 出料阶段 | 第34-35页 |
3.3 系统重要部件 | 第35-36页 |
3.3.1 工业控制计算机 | 第35-36页 |
3.3.2 运动控制卡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不平衡振动信号的提取 | 第38-56页 |
4.1 测量系统的结构 | 第38页 |
4.2 信号采集和预处理 | 第38-43页 |
4.2.1 抗混叠滤波和信号放大电路 | 第38-40页 |
4.2.2 升压电路 | 第40页 |
4.2.3 基准信号生成电路 | 第40-41页 |
4.2.4 串行通信电路 | 第41-42页 |
4.2.5 电源电路 | 第42-43页 |
4.3 整周期采样 | 第43-44页 |
4.4 数字带通滤波器设计 | 第44-48页 |
4.4.1 巴特沃斯低通模拟滤波器 | 第44-46页 |
4.4.2 双线性变换法 | 第46页 |
4.4.3 数字带通滤波器的实现 | 第46-47页 |
4.4.4 零相位数字滤波器 | 第47-48页 |
4.5 数字滤波器的仿真 | 第48-52页 |
4.5.1 带通数字滤波器频率响应 | 第48-50页 |
4.5.2 带通滤波器的滤波仿真 | 第50-51页 |
4.5.3 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的滤波仿真 | 第51-52页 |
4.6 利用FFT提取不平衡量 | 第52-5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主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6-73页 |
5.1 控制系统功能结构 | 第56页 |
5.2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第56-70页 |
5.2.1 运动控制系统接口 | 第57-59页 |
5.2.2 测量系统接口 | 第59-62页 |
5.2.3 数据库系统接口 | 第62-65页 |
5.2.4 UI界面设计 | 第65-70页 |
5.3 主控制程序的分层架构模式 | 第70-72页 |
5.4.1 分层架构模式 | 第70-71页 |
5.4.2 分层架构改进应用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系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73-79页 |
6.1 不平衡量提取测试 | 第74-75页 |
6.2 点胶系统测试 | 第75-76页 |
6.3 整体校正效果测试 | 第76-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