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群感效应对饮用水活性炭深度处理中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作用及调控研究

致谢第6-8页
前言第8-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30页
    1.1 抗生素抗性基因概述第17-21页
        1.1.1 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现状第17页
        1.1.2 饮用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现状第17-19页
        1.1.3 抗性基因传播的影响因素第19-21页
    1.2 群体感应效应研究现状第21-23页
        1.2.1 群体感应现象概述第21-22页
        1.2.2 群体感应效应对生物膜及抗性基因的调控研究第22-23页
    1.3 AHL型群感效应抑制剂研究现状第23-26页
        1.3.1 群感效应抑制剂概述第23-24页
        1.3.2 群体感应抑制剂的分类第24-26页
    1.4 检测方法进展第26-28页
        1.4.1 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第26-27页
        1.4.2 AHL型信号分子检测第27-28页
    1.5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1.5.1 研究目的第28页
        1.5.2 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饮用水活性炭工艺中抗性基因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第30-44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0-36页
        2.2.1 样品采集第30-32页
        2.2.2 荧光定量PCR实验第32-34页
        2.2.3 细菌群落结构测定第34页
        2.2.4 信号分子和信号分子分泌菌测定第34-36页
        2.2.5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第3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2.3.1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行为特征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第36-40页
        2.3.2 信号分子与信号分析分泌菌的检测分析第40-42页
        2.3.3 抗性基因与群感效应的关系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群感效应对抗性基因传播机理的探究第44-61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4-51页
        3.2.1 接合转移实验第44-48页
        3.2.2 活性炭小试装置实验第48-51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1-60页
        3.3.1 外源信号分子对抗性基因接合转移的影响第51-53页
        3.3.2 外源信号分子分泌菌对抗性基因接合转移的影响第53-55页
        3.3.3 活性炭小试装置研究结果第55-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群感效应抑制剂对信号分子分泌菌的调控作用第61-73页
    4.1 前言第61-62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4.2.1 实验试剂第62页
        4.2.2 菌株培养第62页
        4.2.3 实验方法第62-64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4-72页
        4.3.1 信号分子分泌菌在QSI作用下的最小抑菌浓度第64页
        4.3.2 QSI对细菌成膜及生理生态的影响第64-69页
        4.3.3 QSI对细菌接合转移的影响第69-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73-76页
    5.1 结论第73-74页
    5.2 创新点第74页
    5.3 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8页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稀疏自编码器的空调制冷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下一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