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电力工业论文

钴钛及铈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氮氧化物的来源与危害第11-12页
        1.1.2 我国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第12页
        1.1.3 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减排控制技术第12-14页
    1.2 NH_3-SCR技术第14-16页
        1.2.1 NH_3-SCR烟气脱硝技术原理第14-15页
        1.2.2 NH_3-SCR烟气脱硝技术反应过程第15-16页
    1.3 NH_3-SCR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6-21页
        1.3.1 V_2O_5-WO_3(MoO_3)/TiO_2催化剂第16-17页
        1.3.2 非钒基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17-20页
        1.3.3 分子筛催化剂第20-21页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1-2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1页
        1.4.2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4.3 研究内容第22-23页
2 实验第23-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主要试剂第23-24页
        2.1.2 主要仪器第24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4-26页
        2.2.1 钴钛催化剂的制备第24-25页
        2.2.2 铈钛催化剂的制备第25-26页
    2.3 实验采用的表征分析方法第26-29页
        2.3.1 X射线衍射(XRD)第26-27页
        2.3.2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第27页
        2.3.3 激光拉曼光谱(Raman)第27页
        2.3.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27页
        2.3.5 光致发光光谱(PL)第27-28页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8页
        2.3.7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第28页
        2.3.8 电子顺磁共振分析(EPR)第28-29页
        2.3.9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第29页
    2.4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9-31页
        2.4.1 催化剂脱硝活性评价第29-30页
        2.4.2 催化剂NO氧化能力测试第30-31页
3 掺杂型与负载型钻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研究第31-50页
    3.1 实验第31页
    3.2 结果和讨论第31-48页
        3.2.1 钴钛催化剂脱硝性能评价第31-33页
        3.2.2 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第33-35页
        3.2.3 催化剂透射电镜及高倍透射电镜分析第35-36页
        3.2.4 催化剂拉曼光谱分析第36-37页
        3.2.5 催化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37-38页
        3.2.6 催化剂氧空位分析第38-39页
        3.2.7 催化剂脉冲瞬态反应第39-40页
        3.2.8 催化剂元素价态分析第40-43页
        3.2.9 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分析第43-44页
        3.2.10 催化剂超氧自由基分析第44-45页
        3.2.11 原位红外分析第45-47页
        3.2.12 钴钛催化剂NO氧化能力测试第47-48页
    3.3 掺杂型钻钛催化剂NH_3-SCR反应促进过程分析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掺杂型与负载型铈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脱硝性能研究第50-65页
    4.1 实验第50页
    4.2 结果和讨论第50-64页
        4.2.1 铈钛催化剂脱硝性能分析第50-52页
        4.2.2 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第52-54页
        4.2.3 催化剂UV-vis分析第54-56页
        4.2.4 催化剂拉曼光谱分析第56页
        4.2.5 催化剂氧空位分析第56-58页
        4.2.6 催化剂元素价态分析第58-60页
        4.2.7 催化剂超氧自由基分析第60-62页
        4.2.8 原位红外分析第62-63页
        4.2.9 铈钛催化剂NO氧化能力测试第63-64页
    4.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5.1 结论第65-66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66页
    5.3 展望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附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Fe2O4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脱硝性能研究
下一篇:水解沉淀硅藻土负载纳米TiO2及性能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