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发电厂论文--核电厂(核电站)论文--环境与安全论文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0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5-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述第18-2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3-25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5-26页
    1.3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6-28页
        1.3.1 总体思路第26-27页
        1.3.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4 创新之处第28-30页
第2章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维度结构的建立第30-50页
    2.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内涵界定和特殊性分析第30-36页
        2.1.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内涵界定第30-31页
        2.1.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不可靠的特殊性第31-32页
        2.1.3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内涵界定第32-34页
        2.1.4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体系特点与评估原则第34-36页
    2.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维度结构的建立第36-49页
        2.2.1 现有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理论的不足第36-38页
        2.2.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需求阶段结构的建立第38-41页
        2.2.3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发展阶段结构的建立第41-46页
        2.2.4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度量维度结构的建立第46-48页
        2.2.5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维度结构的给出第48-49页
    2.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需求体系的建立第50-78页
    3.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标准体系的建立第50-55页
        3.1.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标准来源及范围第50-51页
        3.1.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标准体系的给出第51-55页
    3.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标准体系与需求体系间的转换第55-59页
        3.2.1 标准体系对照过程第55-56页
        3.2.2 标准映射关系第56-59页
    3.3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需求体系的建立第59-77页
        3.3.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需求体系准则第59页
        3.3.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需求体系的构成第59-77页
    3.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4章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第78-94页
    4.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工具及作用第78-79页
    4.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比较与选择第79-85页
        4.2.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选择准则与特殊性第79-81页
        4.2.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的比较第81-85页
        4.2.3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定量评估方法的选择第85页
    4.3 贝叶斯信度网方法的不足与改进思路第85-90页
        4.3.1 贝叶斯信度网方法的限制与不足第86-88页
        4.3.2 贝叶斯信度网方法的改进思路第88-90页
    4.4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定性评估方法的选择第90-93页
        4.4.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定性评估方法选择理由分析第90-91页
        4.4.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的过程建立第91-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5章 基于贝叶斯信度网的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建立第94-123页
    5.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建立原则和流程第94-95页
    5.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顶层模型的建立第95-97页
        5.2.1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顶层模型结构第95-96页
        5.2.2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顶层模型节点定义第96-97页
    5.3 核安全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中间层模型的建立第97-100页
        5.3.1 核安全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中间层模型任务组的构成第97-98页
        5.3.2 核安全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中间层模型任务范围的确定第98-100页
    5.4 核安全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底层模型第100-122页
        5.4.1 软件要求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00-103页
        5.4.2 软件项目管理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03-105页
        5.4.3 软件安全管理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05-107页
        5.4.4 软件设计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07-110页
        5.4.5 软件开发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10页
        5.4.6 软件配置管理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10-113页
        5.4.7 软件安装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13页
        5.4.8 软件应用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13-116页
        5.4.9 软件质量保证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16-119页
        5.4.10 软件验证与确认任务组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的建立第119-122页
    5.5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6章 基于贝叶斯信度网的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评估算法改进第123-137页
    6.1 算法改进的必要性分析第123页
    6.2 贝叶斯信度网节点证据收集与处理第123-128页
        6.2.1 贝叶斯信度网节点证据分类第124页
        6.2.2 贝叶斯信度网源证据信息处理方法第124-125页
        6.2.3 贝叶斯信度网先验概率确定第125-128页
    6.3 贝叶斯信度网信度判定与分析第128-132页
        6.3.1 贝叶斯信度网计算原理第128-129页
        6.3.2 贝叶斯信度网推理分析第129-131页
        6.3.3 贝叶斯信度网诊断分析第131-132页
    6.4 贝叶斯信度网敏感度验证分析第132-134页
        6.4.1 贝叶斯信度网敏感度分析原理第132-133页
        6.4.2 贝叶斯信度网敏感度值计算与分析第133页
        6.4.3 贝叶斯信度网容许偏差计算与分析第133-134页
    6.5 贝叶斯信度网调整第134-135页
    6.6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第7章 核安全级仪控软件可靠性研究评估实证第137-147页
    7.1 实证系统的选择与描述第137-139页
        7.1.1 实证对象选择第137页
        7.1.2 实证系统描述第137-139页
    7.2 实证系统的评估模型调整第139页
    7.3 实证系统的证据收集和整理第139-140页
    7.4 实证系统可靠性评估结果第140-144页
        7.4.1 信度判断第140-142页
        7.4.2 敏感度验证第142-144页
    7.5 调整与改进第144-146页
    7.6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结论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171页
附录第171-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耗能负荷参与高渗透率风电孤立电网频率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针刺干预内质网应激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