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版权系统的PDF文档安全性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PDF 格式及其应用前景 | 第13页 |
·Acrobat 软件加密及其不足 | 第13-15页 |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PDF 格式研究 | 第19-28页 |
·PDF 文档格式总体架构 | 第19页 |
·PDF 格式的语法 | 第19-26页 |
·概述 | 第19-20页 |
·基本对象 | 第20-21页 |
·流对象 | 第21-22页 |
·交叉映射表 | 第22-23页 |
·尾部字典 | 第23-24页 |
·文本的显示 | 第24页 |
·字体 | 第24-26页 |
·PDF 文档的组织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PDF 标准口令加密机制 | 第28-37页 |
·PDF 口令加密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安全句柄和加密字典 | 第29-30页 |
·标准加密采用的算法 | 第30-31页 |
·密钥和认证信息的生成过程 | 第31-35页 |
·标准加密的认证方式和加密字典 | 第31-32页 |
·O 值的生成 | 第32-33页 |
·加密密钥的生成 | 第33页 |
·U 值的生成 | 第33-34页 |
·权限信息的生成(P 值) | 第34页 |
·解密时的认证 | 第34-35页 |
·标准加密过程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标准加密过程的实现 | 第37-54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对象的遍历 | 第38-41页 |
·查找指定内容的字节偏移量 | 第38-39页 |
·获取交叉映射表内容 | 第39-40页 |
·获取所有对象的字节偏移量 | 第40页 |
·获取流对象内容 | 第40-41页 |
·密钥和认证密码的生成 | 第41-44页 |
·截断与补齐 | 第41-42页 |
·加密字典O 值的生成 | 第42页 |
·基本加密密钥的生成 | 第42-44页 |
·U 值的生成 | 第44页 |
·流对象的加密 | 第44-45页 |
·文件尾部的生成 | 第45-47页 |
·创建加密字典 | 第45-46页 |
·更新交叉映射表 | 第46页 |
·更新文档尾部 | 第46-47页 |
·加密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 第47-53页 |
·权限的表达 | 第47页 |
·认证密码的表达 | 第47-50页 |
·PDF 文档的增量修改 | 第50-51页 |
·其他问题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数字版权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 第54-75页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4-55页 |
·设计目标和系统体系结构 | 第55-56页 |
·设计目标 | 第55页 |
·体系结构 | 第55-56页 |
·主要功能 | 第56-58页 |
·批量一次加密 | 第58-65页 |
·与标准口令加密的比较 | 第58页 |
·中文字体的显示 | 第58-60页 |
·批量加密控制 | 第60-63页 |
·日志管理 | 第63-65页 |
·配置管理 | 第65-71页 |
·概述 | 第65-66页 |
·XML 处理类 | 第66页 |
·认证配置 | 第66-69页 |
·权限配置 | 第69-71页 |
·二次加密 | 第71-73页 |
·实际运行效果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5页 |
·创新点 | 第75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
学术论文 | 第80页 |
科研项目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