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汶川地震教学楼抗震能力研究 | 第12-13页 |
1.2.2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汶川地震中RC框架结构典型震害与震害特征 | 第15-24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RC框架结构典型震害 | 第15-22页 |
2.2.1 结构体系引起的震害 | 第15-16页 |
2.2.2 结构构件的典型震害 | 第16-19页 |
2.2.3 非结构构件的典型震害 | 第19-20页 |
2.2.4 楼梯间的震害 | 第20-22页 |
2.3 RC框架结构震害特征 | 第22页 |
2.4 四川省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教学楼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Pushover法的框架结构教学楼结构抗震能力研究 | 第24-46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4-30页 |
3.2.1 Pushover分析概述 | 第24-25页 |
3.2.2 Pushover分析的基本思路 | 第25-26页 |
3.2.3 建立Pushover曲线 | 第26页 |
3.2.4 建立需求谱曲线 | 第26-27页 |
3.2.5 折减需求谱 | 第27-28页 |
3.2.6 抗震能力评估方法—能力谱法 | 第28-30页 |
3.3 典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RC框架结构教学楼介绍 | 第30-32页 |
3.3.1 建筑基本信息 | 第30页 |
3.3.2 结构基本信息 | 第30-32页 |
3.4 盈建科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32-33页 |
3.4.1 盈建科软件简介 | 第32-33页 |
3.4.2 盈建科软件特点 | 第33页 |
3.5 基于Pushover方法的典型教学楼抗震能力评价 | 第33-45页 |
3.5.1 分析目的 | 第33-34页 |
3.5.2 分析方法 | 第34页 |
3.5.3 材料本构和单元选择 | 第34-36页 |
3.5.4 荷载输入 | 第36-37页 |
3.5.5 模态分析 | 第37-38页 |
3.5.6 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38-44页 |
3.5.7 分析结论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影响框架结构教学楼结构抗震能力因素研究 | 第46-54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研究思路 | 第46页 |
4.3 建筑材料对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能力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 抗震设防等级对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能力的影响 | 第48-50页 |
4.5 结构层数对框架结构教学楼抗震能力的影响 | 第50-5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