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概述 | 第12-18页 |
2.1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2.1.1 食品安全领域的界定 | 第12页 |
2.1.2 惩罚性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2-13页 |
2.1.3 食品安全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3页 |
2.2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3-15页 |
2.2.1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13-14页 |
2.2.2 惩罚性赔偿的赔偿范围及数额 | 第14页 |
2.2.3 惩罚性赔偿的举证责任 | 第14页 |
2.2.4 惩罚性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14-15页 |
2.3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 第15-18页 |
2.3.1 补偿功能 | 第15页 |
2.3.2 惩罚功能 | 第15-16页 |
2.3.3 震慑和预防功能 | 第16-17页 |
2.3.4 激励功能 | 第17-18页 |
3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现存问题 | 第18-23页 |
3.1 现有立法 | 第18-19页 |
3.1.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规定 | 第18页 |
3.1.2 《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 | 第18-19页 |
3.1.3 《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 | 第19页 |
3.2 现存问题 | 第19-23页 |
3.2.1 没有惩罚经营者的过失行为 | 第19-20页 |
3.2.2 食品安全标准过多过滥 | 第20-21页 |
3.2.3 消费者举证难 | 第21页 |
3.2.4 未规定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造成损害的处理方法 | 第21-23页 |
4 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域外经验 | 第23-28页 |
4.1 主要国家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简况 | 第23-25页 |
4.1.1 德国 | 第23页 |
4.1.2 法国 | 第23-24页 |
4.1.3 美国 | 第24-25页 |
4.2 可借鉴的经验 | 第25-28页 |
4.2.1 设置高额赔偿金 | 第26页 |
4.2.2 规定惩罚赔偿的上限 | 第26-27页 |
4.2.3 合理考虑多种因素 | 第27-28页 |
5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28-33页 |
5.1 明确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况 | 第28-30页 |
5.1.1 生产者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需注意的特殊情形 | 第28-29页 |
5.1.2 经营者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需注意的特殊情形 | 第29-30页 |
5.2 科学制定食品安全标准 | 第30-31页 |
5.2.1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信息公开制度 | 第30页 |
5.2.2 设置合理的食品行业间标准 | 第30-31页 |
5.3 合理分担举证责任 | 第31-32页 |
5.3.1 有条件地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 第31页 |
5.3.2 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消费者举证 | 第31-32页 |
5.4 建立没有食品安全标准时的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6 结语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