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及运行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引言第13-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7-19页
        1.4.1 创新点第17-18页
        1.4.2 不足之处第18-19页
2 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分析第19-25页
    2.1 人民调解的概念第19页
    2.2 人民调解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第19-21页
        2.2.1 人民调解制度在国外的产生与发展第19-20页
        2.2.2 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的历史演进第20-21页
    2.3 人民调解制度的特征第21-22页
        2.3.1 法律性第21页
        2.3.2 自治性第21页
        2.3.3 广泛性第21-22页
        2.3.4 民主性第22页
    2.4 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2.4.1 社会学基础第22-23页
        2.4.2 心理学基础第23页
        2.4.3 伦理学基础第23-24页
        2.4.4 法学基础第24-25页
3 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及运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25-34页
    3.1 调查活动设计第25页
        3.1.1 调查目的第25页
        3.1.2 调查活动的安排第25页
        3.1.3 调查方法第25页
    3.2 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现状调查第25-27页
        3.2.1 肥城市人民调解概况第25-26页
        3.2.2 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建设现状调查第26-27页
    3.3 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及运行现状调查第27-34页
        3.3.1 肥城市人民调解现状分析第27-30页
        3.3.2 对人民调解工作者的调查第30-31页
        3.3.3 对被调解者的调查第31-32页
        3.3.4 对普通群众的调查第32-34页
4 肥城市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34-40页
    4.1 法律制度方面第34-35页
        4.1.1 人民调解的立法不完善,现行法律缺乏操作性第34页
        4.1.2 人民调解主体规定不合理第34-35页
        4.1.3 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弱第35页
    4.2 工作运行制度方面第35-37页
        4.2.1 人民调解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第35-36页
        4.2.2 人民调解工作缺乏经费保障第36-37页
    4.3 职能部门衔接制度方面第37-38页
        4.3.1 各部门间的壁垒阻碍发展第37页
        4.3.2 调解主体缺乏配合第37-38页
    4.4 文化观念方面第38-40页
        4.4.1 人民群众对于调解认识不足第38-39页
        4.4.2 人民调解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第39-40页
5 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对策第40-46页
    5.1 完善人民调解法律制度第40页
        5.1.1 完善人民调解相关立法第40页
        5.1.2 扩大人民调解范围第40页
    5.2 构建完备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第40-43页
        5.2.1 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第40-41页
        5.2.2 强化措施,落实奖补制度第41-42页
        5.2.3 建立人民调解财政支持制度第42-43页
    5.3 建立联合调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管理制度第43-44页
    5.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认可度第44-46页
6 研究结论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之思考--从诉讼外和解到调解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