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以A网贷平台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1.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4-15页 |
1.3.2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16页 |
1.3.3 普惠金融理论 | 第16-17页 |
1.3.4 信用风险理论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历程分析 | 第20-36页 |
2.1 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阶段 | 第20-21页 |
2.2 P2P网贷平台发展特点 | 第21-28页 |
2.3 P2P网贷平台运营模式 | 第28-31页 |
2.3.1 纯线上模式—以拍拍贷为代表 | 第28-29页 |
2.3.2 线上线下复合模式—以人人贷为代表 | 第29-30页 |
2.3.3 纯线下模式—宜信为代表 | 第30页 |
2.3.4 担保模式—以陆金所为代表 | 第30-31页 |
2.4 平台风险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2.4.1 法律风险 | 第31-32页 |
2.4.2 平台风险 | 第32-33页 |
2.4.3 市场风险 | 第33-34页 |
2.4.4 信用风险 | 第34-35页 |
2.4.5 操作风险 | 第35-36页 |
3 A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3.1 A网贷平台概况 | 第36页 |
3.2 A网贷平台风险识别方法 | 第36-37页 |
3.2.1 头脑风暴法 | 第36-37页 |
3.2.2 现场调查法 | 第37页 |
3.3 风险因素判断 | 第37-38页 |
3.4 风险管理现状 | 第38-40页 |
3.4.1 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与权限 | 第38页 |
3.4.2 风险管理特点及评价 | 第38页 |
3.4.3 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3.5 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0-42页 |
3.5.1 外部原因 | 第40页 |
3.5.2 内部原因 | 第40-42页 |
4 A网贷平台风险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 第42-57页 |
4.1 改进的目标 | 第42页 |
4.2 改进方案设计 | 第42-44页 |
4.2.1 构建风险组织架构 | 第42-43页 |
4.2.2 健全风险制度体系 | 第43-44页 |
4.3 风险管理流程的改进 | 第44-51页 |
4.3.1 风险识别 | 第44-48页 |
4.3.2 风险评估 | 第48-49页 |
4.3.3 风险决策 | 第49-50页 |
4.3.4 风险监控 | 第50-51页 |
4.4 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 第51-55页 |
4.5 落实风险考核责任 | 第55-56页 |
4.6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56-57页 |
5 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57-65页 |
5.1 平台自身层面 | 第57-59页 |
5.1.1 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 第57页 |
5.1.2 提高平台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 | 第57-58页 |
5.1.3 提高信息技术安全 | 第58页 |
5.1.4 提高员工素质 | 第58-59页 |
5.1.5 加强贷前审核,完善信用评级制 | 第59页 |
5.2 行业层面 | 第59-62页 |
5.2.1 构建P2P网贷平台坏账率统一的标准 | 第59-60页 |
5.2.2 加强行业自律 | 第60-61页 |
5.2.3 建立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 第61-62页 |
5.3 监管层面 | 第62-65页 |
5.3.1 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 | 第62页 |
5.3.2 客观对待网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62-63页 |
5.3.3 建立P2P行业准入制度 | 第63页 |
5.3.4 完善失信惩罚机制 | 第63-64页 |
5.3.5 完善P2P网贷行业法律法规监管体系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