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理论界定 | 第17-31页 |
2.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解析 | 第17-19页 |
2.1.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演进 | 第17页 |
2.1.2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义 | 第17-18页 |
2.1.3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原理 | 第18-19页 |
2.2 构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政府反竞争行为的非正当性 | 第19-20页 |
2.2.2 政府反竞争行为两种规制模式的差异性 | 第20-22页 |
2.2.3 规制政府反竞争行为的必要性 | 第22页 |
2.3 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特点 | 第22-26页 |
2.3.1 跨越管制影响评估发展阶段 | 第23页 |
2.3.2 审查对象主要是增量政策措施 | 第23-24页 |
2.3.3 强调政策制定机关的自我审查 | 第24页 |
2.3.4 审查标准具有中国特色 | 第24-26页 |
2.4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功能 | 第26-31页 |
2.4.1 事前规制行政性垄断 | 第26-27页 |
2.4.2 建立公平市场竞争秩序 | 第27-28页 |
2.4.3 协调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 | 第28-29页 |
2.4.4 完善现有法律体系 | 第29-31页 |
第3章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域外考察 | 第31-38页 |
3.1 域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比较 | 第31-36页 |
3.1.1 新加坡内部评估制度 | 第31页 |
3.1.2 欧盟国家援助制度 | 第31-32页 |
3.1.3 日本竞争评估制 | 第32-34页 |
3.1.4 韩国外部评估制度 | 第34-35页 |
3.1.5 澳大利亚国家竞争政策 | 第35-36页 |
3.2 域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评析 | 第36-38页 |
3.2.1 审查主体方面 | 第36-37页 |
3.2.2 审查对象方面 | 第37页 |
3.2.3 审查标准方面 | 第37-38页 |
第4章 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完善 | 第38-50页 |
4.1 完善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因素考量 | 第38-42页 |
4.1.1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4.1.2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法治化发展 | 第39-40页 |
4.1.3 政策制定机关的自我审查能力、动力及其责任 | 第40-42页 |
4.1.4 国务院法制办、反垄断委员会和执法机构的作用 | 第42页 |
4.2 完善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路径考量 | 第42-50页 |
4.2.1 进一步界定公平竞争审查基本准则 | 第43页 |
4.2.2 进一步明确公平竞争审查方式 | 第43-46页 |
4.2.3 进一步细化公平竞争审查标准 | 第46-48页 |
4.2.4 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审查保障措施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