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一、有关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国外研究 | 第17-20页 |
二、有关劳动力供给行为在中国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三、有关多水平模型的应用 | 第21-22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五节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第六节 几个概念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农户模型的理论与框架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单一模型阶段 | 第25-29页 |
一、传统模型 | 第25-27页 |
二、共同偏好模型 | 第27-28页 |
三、单一模型的检验 | 第28-29页 |
第二节 集体模型阶段 | 第29-31页 |
一、基于博弈理论的集体模型 | 第29-30页 |
二、基于效用理论的集体模型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农户模型的理论推导 | 第31-34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边疆民族地区农户劳动就业现状分析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劳动力行业的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二节 不同类型农户的分析 | 第37-41页 |
第三节 不同地域劳动力的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多水平模型理论 | 第44-51页 |
第一节 多水平模型的发展背景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多水平模型的形式 | 第46-48页 |
第三节 多水平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48页 |
第四节 多水平模型的假设检验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建立多水平模型的步骤 | 第49-50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边疆民族地区农户非农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71页 |
第一节 数据的预处理与变量的选取 | 第51-56页 |
一、变量的选取 | 第51-53页 |
二、年龄总中心化处理 | 第53页 |
三、影子理论及影子价格的估计 | 第53-56页 |
第二节 两水平模型估计 | 第56-68页 |
一、村内同质性的统计检验 | 第56-58页 |
二、水平2 解释变量主效应的随机截距模型 | 第58-59页 |
三、随机截距模型 | 第59-61页 |
四、水平1 解释变量的随机斜率检验 | 第61页 |
五、最终模型 | 第61-63页 |
六、与OLS 估计的比较 | 第63-64页 |
七、模型的解释及经济意义 | 第64-68页 |
第三节 政策及建议 | 第68-7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7页 |